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增城:科学育秧插秧,助力丝苗米增产增收

发布时间:2023-08-03 17:26: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汤芷欣 赖志彪) 眼下正是晚稻种植的“黄金期”,连日来,农户抢抓农时,犁田、整理、插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广阔稻田褪去“金黄”又陆续披上“绿装”。

将新型农业技术运用到水稻种植。(通讯员供图)

“工厂化”水稻育秧助力晚稻提质增效

俗话说“秧好禾一半”,秧苗的强壮可以降低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难度,更好保障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缩短育秧周期,提高秧苗质量,推进水稻机插和全程机械化生产,今年年初,区农投集团在朱村街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建成现代化育秧工厂,服务水稻种植。现在正值晚稻生产的农忙时节,育秧工厂科学、有序地生产高标准秧苗,为晚稻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育秧工厂,郁郁葱葱的秧盘铺满了育秧架。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育秧架上的水肥一体喷头会适时对秧苗进行浇灌,补光灯也会定时开启,促进秧苗的生长。有了科技化的加持,这里育出的秧苗整齐均匀、根系发达、成活率高。“与传统相比,育秧工厂的育苗周期能提前10-15天,秧苗的出芽率、存活率提高30%,标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更有利于机插秧推广和后期田间管理。”增城农投集团农业服务部负责人骆芳芳表示。

育秧工厂占地面积约2.1公顷,建有1座加强型薄膜温室,1座玻璃温室,配套28架多层育秧架和1台“W”型循环运动式育苗机等育秧设施设备,单造服务面积约667公顷以上,自今年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服务春耕生产。

育秧工厂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在总结早稻育秧经验的基础上,区农投集团在科研团队——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的帮助下,优化了育秧工厂的基础设施,目前晚稻育秧正在有序推进当中。截至目前,育秧面积达200公顷,秧苗的质量也有所提升。

探索数字化管理

“第一,我们对每一层秧苗的光温、湿度以及整个架子的排水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另外进行一些数字化的探索,比如一些机械臂的安装和调试以及自动驾驶车的实验。现在晚造秧苗质量比早造要好很多,而且能做好成本管控。”骆芳芳说道。

接下来,育秧工厂将会持续完善设施设备,推广使用“工厂化”育秧,解决农民育秧难、育秧贵的问题,强化联农带农效应,从源头夯实增城丝苗米“三品一标”“六统一”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实现丝苗米全产业链规模化种植。

8月1日上午,一台满载着绿油油秧苗的插秧机,伴随着侧深施肥技术,在田里来回穿梭,转眼间就为稻田披上了“绿装”。

今年,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分公司在朱村街丝苗米种植基地打造标准化水稻种植示范田,运用一台智能化的插秧机助力晚稻生产。

据了解,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分公司从今年早造开始在朱村街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流转了约20公顷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田,将公司的多种新型农业技术运用到水稻种植过程,提高增城丝苗米的产量和品质。首先投入使用的是一台智能插秧机,在原本无人驾驶、导航技术的基础上,今年晚稻插秧还新增了同步施肥的功能。

“我们的插秧机有侧深施肥、导航、无人驾驶等技术,还实现了同步施肥和插秧,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作业成本。”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分公司增城区水稻示范基地负责人黄金宝说。

据黄金宝介绍,今年早造试验田平均亩产约400公斤,种植效果和长势还算理想。为继续提高产量,该公司总结了早稻种植的经验和不足,调整晚稻生产的策略和布局,计划将侧深施肥、导航插秧、叶龄诊断等15项农业新技术运用其中,争取在晚稻产量上得到新的突破。“我们结合早稻的种植情况,发现在插秧规格和插秧密度方面是可以有所调整的。因此,晚稻我们计划将肥料增加2-3公斤,插秧规格缩短2-3公分,增加插秧密度,产量可能会有所提升。”黄金宝表示。

除了示范田,该公司目前在朱村街周边还托管了200公顷土地,因地制宜地将北大荒模式重演和复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助力增城丝苗米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