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广东多项质量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发布时间:2023-07-13 12:20:30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会现场(陈伟赞 摄)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报道) 7月13日,从实施《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多项质量指标均居全国首位,在省级政府质量工作8次考核中均获得最高等级A级,全省质量工作获国务院2022年度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督查激励。

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光明,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杨淑鹏,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蔡瀛,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黄欣。

邓鸿介绍,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1310”的具体部署,明确指出,广东高质量发展要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总量规模、增长速度走在前列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光明透露,广东历来将质量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大关,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17家世界500强企业。率先开展产品质量比对提升行动,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开展“治病问诊”、“强身健体”、重点产品“双比对双提升”等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广货”质量。2022年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监测结果为90.6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72个标准分;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4.4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广东始终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大力推进质量品牌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全省累计3家组织获得中国质量奖,15家组织和1个个人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62家组织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广东商标品牌发展指数居全国首位;全省累计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大力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发布首批110项“湾区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刘光明表示,《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围绕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等8个方面提出26条质量措施。同时,从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发,提出实施“七大工程”,作为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广东将牢固树立“质量为王”的理念,重点突出“五个新”,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紧扣《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部署,着力打造“四个平台”。一是打造高水平质量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安全)、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广东省NQI-质量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计量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装备可靠性评价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双碳”专项科技计划,重点支持100个项目开展科技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打造高水平湾区互联互通合作平台。坚持“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湾区通行”理念,创新开展“湾区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三地共建共用共享“湾区标准”,加强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标准“软联通”促进大湾区联通、融通、贯通。今年4月24日,粤港澳三地联合发布了首批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提供支撑。下来我们将聚焦全领域、产业化、国际化,持续推动“湾区标准”建设,以标准引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制度型开放。

三是打造高水平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支持内地和港澳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积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采取粤港澳大湾区认证联盟形式,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湾区认证”,按照市场化机制实行实体化运营,把“湾区认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质认证品牌,适时发布一批“湾区认证”成果。 四是打造高效能“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支持以产业园区、头部企业、国家质检中心为骨干,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辐射带动为导向,健全质量基础设施运行机制,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要素统筹建设,开展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技术、可靠性标准、可靠性验证和评价一站式服务,推进技术、信息、人才、设备等向社会开放共享,同时支持中小微企业质量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质量有效提升。

安建光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近年来,广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率先在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通过部省联动方式参与组织实施“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合成生物学”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主动担当,加强“广东实践”。瞄准产业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准聚焦九大领域、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发达国家出口管制清单,集中最优资源攻坚克难。截至2022年底,共组织实施了10批项目,其中企业牵头占比50%以上,企业参与95%以上,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自主可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据悉,广东是国内首个设立省级质量基础攻关专项的省份,围绕广东制造业重点质量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有效地推动了广东制造业质量提升。积极开展“业主制”“主审制”“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同时,围绕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需求,推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根据研发需要灵活调度和配置创新资源,打造“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四跨”研究团队,聚焦大项目、组织大团队、开展大协作、产出大成果。在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支持的同时,我们通过指南编制、项目过程管理,积极引导承研单位针对重点质量问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质量技术创新,突破质量改进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性能,降低消耗,增进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质量改进。

杨淑鹏介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将从以下方面提升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一是着力培育全国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截至目前,省内累计获评城市达5个,分别是佛山、中山、深圳龙华区、广州、东莞。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向特色化、精细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打造质量过硬、品牌优秀、竞争力强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增加优质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供给。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是出台《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率先在纺织服装和家具行业制定印发《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和《广东省家具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引》,通过先进技术应用带动消费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和家具行业与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推进消费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迈上新台阶。

四是联合省商务厅、各地市、各行业组织实施“粤造粤强 粤贸全球”广货促消费联合行动,积极开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美妆日化、家具家电、消费电子、老幼用品等消费品新产品的推广宣传,推动工业消费、商贸消费、居民消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黄欣回答提问时介绍,省商务厅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采取以下举措优化提升服务供给。一是着力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组建信用评委会,对首批61家家政企业进行了信用评定,推行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同时,成立省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全国最完善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并发布15项省级地方标准,提升全省家政服务业标准化水平。

二是促进粤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地方菜发展立法,今年1月1日,《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聚焦粤菜产业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出规定,将“粤菜师傅”工程有效管用的政策举措上升为法规条文。同时,着力培育粤菜餐饮品牌,认定19个“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城)”、100家粤菜名店、199个粤菜名品。成立省餐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7项粤菜省级地方标准,为加快完善粤菜菜品、服务和营养标准提供技术支撑。据统计,今年1-5月,全省餐饮收入2403.05亿元,同比增长31.7%。

三是大力支持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社交电商、即时电商等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渠道。连续三年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全省统一线上促销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网上采购品质商品、享受品牌服务。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显示,今年1-5月,广东全省累计直播445.2万场(次),位居全国第1位,全省网络零售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7%。

蔡瀛透露,广东省不断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全省建设工程品质稳步提高。2022年,全省共有14项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再创历史新高。智能建造取得新成效,广州、深圳、佛山三市以各具特色的智能建造探索实践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3个试点项目、17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和典型案例,10项做法入选全国第一批可复制经验做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发布第一批42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和74个省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范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断加快。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