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芳摄影)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报道) 7月12日,由中国报业协会融合发展中心主办的百家媒体调研“东莞道滘镇小河城乡水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活动举行。中国报业协会携手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广东各地城乡环境、城建水利相关单位,走进道滘镇小河污水处理站调研,并围绕“东莞道滘镇水环境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主题开展座谈会,分享交流水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与经验,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言献策,助力“美丽河湖、幸福广东”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张首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评估推广处处长梁洋、中国报业协会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徐文军、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研究员何伟嘉、东莞市道滘镇党委书记曾平治、东莞市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管鑫、东莞市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中联环院士工作站总工程师刘培勇参加调研活动并在座谈会上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出台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该决定提出:“提升城镇污水设施管网覆盖率,将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5月29日,广东省召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视察广东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落实广东省委部署要求,围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行了部署。因此,探索城乡水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解决方式对推进这一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黄楚芳摄影)
曾平治在活动致辞中表示,这次活动充分挖掘道滘水环境治理的亮点和特色,讲好新时代道滘治水与发展共生共荣故事,坚定各方看好道滘、投资道滘、扎根道滘的信心和决心。道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主动对标对表,努力取长补短,以更高标准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以更大力度推动水文化、水经济加快发展,努力为绿美广东、绿美东莞建设贡献道滘力量。
道滘镇地处东江下游,东江南支流、北海水道、赤滘口河贯穿全镇,镇内42条内河涌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水域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21.8%。2021年,小河污水处理站建成后,道滘的水环境质量在东莞市评比中名列前茅。成绩的背后,正是道滘镇探索出了适宜自身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的恰当路径。
(黄楚芳摄影)
走访调研活动中,鲜花绿植簇拥的小河污水处理站引起了来宾的极大兴趣。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介绍说,这个污水处理站在启用前,因主管网负载过重,损坏严重,小河污水无法接通入镇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水横流,环境大受影响。道滘镇政府在进行广泛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并立足于道滘未来的发展,采用中联环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创新突破建成了分布式示范工程,破解了道滘水环境治理的难题。
中联环院士工作站总工程师刘培勇介绍,小河分布式生态地埋污水处理站按照标准污水处理厂建造,化验室、中控室、在线检测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智能控制程度高。目前,每天可以处理小河片区工业、生活污水达5000吨,出水水质达到准四类标准,达标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进行生态补水,用于公园绿地喷灌、道路洒水等。项目所采用的GMBR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污水厂臭味和噪声等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实现生态水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提升项目周边的环境品质。刘培勇用五个“零”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实现与周边环境“零距离”、项目建设“零占地”、环境影响“零污染”、再生回用“零排放”和污水收集“零转输”。经过3年多的使用,污水处理效果和环境“邻利”效应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黄楚芳摄影)
小河污水处理站负责人赖伟鑫指出,污水处理站创新的生态地埋建设模式,与当地推行的地下二层至三层入地模式相比,投资节省40%,占地节省30%,运行费节省20%,运维可降碳30%。同时该技术应用范围广,可适合农村、乡镇、城市、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等处理。该模式的成立,创新解决传统单一大集中污水处理系统收集率低、进厂浓度低等问题,为大、中、小污水厂的建设带来了方向,为因地制宜、集中与分布结合、节能降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河污水处理站不仅成为了该片区的开放式花园,还被打造成了党建基地,成为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的范例。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