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素韵平声,诗意粽情”--颂中华经典史素平古诗词专场朗诵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3-07-05 16:58:53 来源:中国报道

(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通讯员史素平) 于吟诵中感受中国古诗词韵味,诗词与音乐共融,经典与时代共鸣,分享视听盛宴。近日,“素韵平声,诗意粽情”——颂中华经典史素平古诗词专场朗诵会,在东莞图书馆圆满举行。青年朗诵艺术家史素平老师携手一众嘉宾和学生,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悠扬的旋律,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艺术盛宴。

尽管外面倾盆大雨,却浇不灭观众的热情。家长与孩子们亲临现场,座无虚席。更有许多外地观众通过直播小程序,在线上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通讯员供图)

史素平是青年朗诵艺术家,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广东朗诵艺术团成员、粤朗协青蓝艺术团成员、粤朗协青少委委员、全国播音主持资格教师、中国有声语言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朗诵协会演讲艺术专委会委员、广东省走进百所校园优秀领读导师、广东省语言专业赛事评委、2022年荣获东莞市喜迎二十大巾帼“最美女性”、入选2022年度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并成功举办“素韵平声"个人专场朗诵音乐会。

荣获全国“人艺杯”经典传诵人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四届广东省风雅颂”朗诵大赛总决赛金奖、广东省首届国防朗诵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广东省首届合诵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现场朗诵及吟唱环节中由洞箫李文卫老师、琵琶陈琳老师 、古琴万莉老师等乐器伴奏,让观众感受到经典古诗词与中国传统乐器伴奏的珠联璧合的大气磅礴,豪放及小桥流水的细腻之处。

既有“长太息以掩涕系,哀民生之多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抑郁不得志的忧愤;也有“噫吁喊,危乎高哉!”史老师带领观众一同穿越回古代,欣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既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寄托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胸中郁闷,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情。

此外,演出嘉宾男中音歌唱家康健, 青年艺术家方晨 、田尧分别演唱古诗词歌曲《满江红》《青玉案元夕》《越人歌》余音绕梁。原创音乐人刘奕霖吉他演唱自己作曲《蝶恋花·春景》结合沙画师陈永帮老师表演,经典古诗文与现代艺术融合,文化创新性发展让人眼前一亮。

现场观众东莞基础教育领军人物东华初级中学校长沈传标先生朗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除了抑扬顿挫的朗诵和悠扬的旋律以外,史素平老师身着的服装也十分讲究。由“莞艺名家”创始人姚群兴女士为老师个人精心定制,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顺德特产面料香云纱制成的兼具东方现代大气知性魅力的服装让人眼前一亮,为整场朗诵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心灵品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骄傲,更需要我们弘扬与传承。

她,是经典朗诵的践行者,是朗诵艺术的推行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史素平老师致力让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自觉肩负传承中华文化重要使命。

史素平老师说要计划演出一百场古诗词朗诵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第二场。此次朗诵会成功举办,离不开东莞市政府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鼎力支持,更是坚定史老师的信心,更体现史素平老师对古诗词的深厚热爱,表达对推动古诗词传承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外,史素平老师组织和参加了近百场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朗诵技巧方法,弘扬中华经典艺术。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往返于广州、中山等地,在文化馆、广州青少年图书馆举办公益朗诵课。

“在中华经典诗词中我找到了知己,找到了共鸣,在朗诵中我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与温度。也许,我们与诗人相隔千里万里,也许,我们相隔千年。但是在朗诵他们的诗篇时,那股向上的力量却是那么有力和温暖,带给我很强的内心力量。”

这场沉浸式的朗诵会带给观众心灵的一次次震撼,朗诵会为东莞注入一股文化气息。许多观众异口同声地表示,像这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正是大家所期盼渴望的,希望能多举办。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熠熠生辉。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无限深厚、底气无比强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