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广东:服务有温度 医保沟通便民“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3-06-30 14:21:00 来源:中国报道

媒体采风行走进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陈若欣 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广东异地就医工作先行先试,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医保问题。

“四个率先”,高质量回应参保人的医保诉求

率先实现跨市就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直接结算,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垫付医疗费用的负担。率先实现跨市就医门诊特定病种的待遇认定,方便参保人在跨市就医时,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全省统一的52个门诊特定病种待遇认定。

医疗保障宣传大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医保问题(陈赞亮 摄)

率先实现跨市就医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助力人口政策的落地实施。开展跨市就医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实现本地、异地参保病人“同病同治”。率先开展跨市就医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实现本地、异地参保病人“同病同治”。

2021年,开展所有统筹区的省内、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门诊特定病种病种省内异地待遇认定和直接结算。2022年,创新生育医疗费用省内跨市直接结算,实现糖尿病等5个国家规定门特病种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医的来自江西的患者,接受媒体团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这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好政策。”

江西患者接受媒体团采访(陈赞亮 摄)

急群众所急,跑出医保服务“加速度”

广东医保系统落地落实国家各项医保政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做好就医保障,跑出医保服务“加速度”。

广州作为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主要就医地之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量长期稳居全国、全省前列。广州医保坚持将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不断优化升级异地就医经办服务,着力拓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先备案、再就医、持卡/码结算”观念深入人心,备案渠道多样便捷、结算流程快速简单,努力让更多参保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民惠民政策,给参保人提供最安全、最快速、最有获得感的“医靠”。

来自茂名,在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医的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解有一个窗口专门给办理异地就医服务的,然后就去那个窗口,按照指引办理手续,很方便,在APP上就可以办理这个备案,不需要再回茂名,不需要我跑来跑去。”

来自茂名的陈先生接受媒体团采访(陈赞亮 摄)

百姓有所呼,医保实时应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事关每一个来深人员的切身利益。深圳市连续两年将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

近年来,通过政策端的发力和市民接受的“双向奔赴”,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深圳先后实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费用全国联网直接结算,生育医疗费用省内联网直接结算;在此基础上,今年正式在全市800余家社康中心全部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真正实现了本地参保人“在哪就医结算”、异地参保人就能“在哪就医结算”,还为社康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让全体市民群众都能够就近便捷享受优质高效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异地参保人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内资金在药店购买药品(陈若欣 摄)

深圳市于2023年4月底在广东省率先推出跨省异地购药直接结算,首批上线20个药店。目前,省内和跨省参保人均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内资金在上线药店购买药品,为大量外地参保患者在深圳使用医保购药提供了极大便利。

深圳市于4月底在广东省率先推出跨省异地购药直接结算(陈若欣 摄)

全面建立打通异地就医堵点的长效机制

广东医保系统坚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医保政策法规,加强医疗保障法制建设,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河源市加强了参保人异地就医主要城市广州、惠州、梅州等市的联系,建立了即时协调响应机制,对未能结算的异地就医费用即时响应对接,远程查因解决。

河源市加强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宣传(陈赞亮 摄)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2022年12月,河源市医保局、河源市财政局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从2022年底起,该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和异地生育人员免备案,并享受直接结算服务。

截止目前,该市18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普通门诊以及省内门特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开通率均达100%;13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门特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开通率达72.7%;有2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省内生育医疗费联网结算服务,开通率达100%。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