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多方劝阻无果,民警紧急按下诈骗“停止键”

发布时间:2023-04-12 17:40: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骗子这种手法太低级了,怎么可能骗到我。”“我都没钱,骗子也骗不到我什么东西。”……常言道:过度“自信”,往往容易一叶障目!防骗,容不得一丝不屑和侥幸,更需潜下心来“虚心”学习。下面的受骗案例,就是最鲜活最深刻的防骗教材。

遇事不慌张、不轻信、不转账,拿捏不定的多咨询亲朋好友,情况紧急的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咨询求助。防骗千万条、核实第一条!

(通讯员供图)

“你现在是涉案人员,必须将名下资金转出来验证,不然后果严重!”在骗子的话术威胁和虚假通缉令的双重恐吓下,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两女子彻底慌了神,一步步掉进了骗子布下的陷阱......紧急时刻,家属朋友齐上阵劝阻,怎奈事主已被深度“洗脑”,直到民警出现,才为这场诈骗闹剧按下了“停止键”。

朋友苦劝无果!民警出手阻止

“电话里的是骗子,你千万别信,我已经报警了。”近日,佛山禅城公安接到群众紧急求助,称怀疑朋友正遭遇诈骗,且自己多次劝阻无效。现在该朋友还刻意躲着他,已经不知所踪了,担心已经上当受骗了。

“你朋友可能被洗脑了,必须马上制止她的进一步操作。”根据报警人罗先生提供的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民警立即拨打了陈女士的电话,同时发动罗先生准确提供陈女士相关的位置信息。“她或许会跑回家,我马上提供给你们。”随后,民警迅速驾车赶往陈女士家中,只见罗先生已经在陈女士家门口,两人正在互相争抢着手机,而陈女士依然沉浸在诈骗分子的谎言中,极力想取回手机继续通话。

“对方几句话你就信以为真,真警察在你面前,你为何反而不信?”罗先生仍旧苦口婆心劝阻着,民警也上前制止了陈女士的冲动行为,并告知陈女士所面临事态的危险性。然而,对于站在面前的真民警,陈女士并没有立刻醒悟过来,仍沉浸在骗子的陷阱内无法自拔。

“他是不是给你发了通缉令,还告诉你必须把钱转到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民警直接戳破骗术,这才让陈女士产生了动摇并最终相信眼前的民警和朋友苦心描述的一切。想到自己准备将名下5万元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陈女士一阵后怕,直言这次的经历对她来说将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

家属警告不信!民警踢爆骗局

“这事千万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你将承担法律后果!”近日,市民朱女士接到一通00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称其名下银行卡非法取现200万元,需要接受调查,并要求其做好保密工作。“我哪里有那么多钱,你这不是瞎扯嘛!”一开始朱女士还抱着怀疑心态,还把接到这个异常电话的情况告知了家属。

然而事情还没完,刚才的电话再一次打了进来,这一次对方准确无误报出了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不禁让朱女士汗毛竖起,并选择了继续接听了下去,同时也开始逐渐相信了骗子口中所谓的“涉案嫌疑”。

“需要提供银行卡号做安全验证。”当朱女士一步步配合对方操作时,她接到了来自家属的劝阻电话。“赶紧挂断!这是诈骗!”尽管家属十分着急,但朱女士并不以为意,以要配合对方录口供为由匆匆挂断。但家属并未停止劝阻,连续拨打4个电话劝阻朱女士与诈骗分子的进一步接触。“我不配合,他会上门抓我的!”尽管朱女士已停止了与骗子的通话,但内心仍感到十分不安。“你什么都不要操作,现在我跟你去派出所问清楚!”心急如焚的家属随后带着朱女士来到了辖区派出所求助。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向你索要银行卡信息。”经过民警耐心劝阻教育,朱女士总算意识到对方“骗子”的身份。在民警提示下,朱女士查询到名下账户资金分文未失,也十分庆幸在家属和民警的守护下,避免了大额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