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3-03-31 15:34:2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3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广州市科技局综合规划处处长丁禹、广州产投集团副总经理兼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董事长姚朴、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范小红、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南等出席了发布会。

(主办方供图)

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依托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作为广州市新型智库单位,以服务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科学决策为引领,汇聚国内和国际性专业研究力量,联动开展科技创新重点问题研究。本次发布的《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沿用已有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对广州城市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广州城市创新活力持续提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主要用于评价广州整体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报告以2010-2021年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广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一级指标)持续监测和评价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其中,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以监测广州创新能力变化情况及揭示其特点为目的,由20个二级指标构成,重点监测和评价广州市2010年以来创新发展变化情况;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结合各区科技创新实际情况,由10个核心指标构成,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报告显示,广州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强化核心能力跃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建强建实“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创新集聚显现,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作用更为明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更为优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治理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广州城市创新主要特点

报告期内,广州科技创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实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良好开局

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广州创新指数得分持续增长至341.02分,较上年提高39.53分(见图1)。201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11.80%,反映了广州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事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与2010年相比,报告期内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显著,得分为370.00分,年均增长24.55分;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得分差距较小,年均增长分别23.60分和22.23分;创新资源年均增长17.27分。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市整体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更加显现、创新环境持续迸发新活力的科技创新局面已经形成。

(二)创新资源持续集聚,创新基础更为雄厚

广州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3.79%,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12%,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地方财政科技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6.66%。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30.96人年/万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24万人,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人均科普经费较上年大幅增长68.86%,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提供坚定保障。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

广州企业创新指标全面提升。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发力,达884.90亿元,两年跨越3个百亿关口,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17.8%,较上年提升2.06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获取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企业专利授权数突破10万件,达10.11万件,较上年增长9.75%;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24.29%,达188.19万个。三是企业对研发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超过50%。

(四)科技创新绩效持续领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

创新绩效是城市创新指数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亮点纷呈。一是技术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指标得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2021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2413.11亿元,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2亿元/万人,达2.07亿元/万人。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高质量发展效能凸显,百亿级以上、十亿至百亿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家和271家,“四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5711家,“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达4497亿元,约占全市GDP比重六分之一。三是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至24.32万元/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

(五)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围绕创新全链条发展路径,构建“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创新发展擘画宏伟蓝图。一是科技企业研发及融资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发放贷款500.99亿元,当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年发放贷款额200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总额为764.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24%。二是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形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优势,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总数增至14家,占全省70%。三是创新孵化育成载体建设不断突破,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增至54个,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0%,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超过1.2万家(个)。

(六)广州各区创新发展齐头并进,亮点纷呈

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各区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显著提升,其中,黄埔区得分超过90分,天河区和南沙区得分超过80分,其余各区得分位于72分至80分之间;各区凭借自身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了广州科技创新健康稳步发展。黄埔区牢牢坚持创新第一动力,进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8个指标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天河区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保持领先优势,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国家级创新平台31家,省级创新平台592家,均位居广州各区首位;南沙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实现三级跨越,达5.45%,居全市第二,财政科技支出27.96亿元,同比增长57.25%;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大幅增长、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指标指标得分均居全市第二;番禺区高度重视创新资源发展,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17%;企业创新表现突出,其中四上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8%、每万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2.87家/万人,均居全市第二;海珠区高技术产业占比具有优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7.72%;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省级创新平台204个,居全市前列;增城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2%,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长速度为21.53%;高技术产业占比得分为92.86分,排名为第二,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为21.70%,居全市第一;越秀区创新绩效指标得分居于前列,劳动生产率为34.21万元/人,在全市排名第二;万名从业人员PCT专利申请量2.07件/万人,全市排名第二;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25.18件/万人,全市排名第三;花都区创新资源指标得分有一定优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大幅增长97.70%,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04.88人年/万人,较为突出;荔湾区创新绩效指标优势得到巩固,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9.20件/万人,增长速度居全市第一;高技术产业占比得分83.10分,全市排名第四;白云区创新发展较为均匀,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分别为10.29万平方米、0.5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为795家,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得分全市排名第五;从化区科技投入指标具有一定优势,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26%,居全市前列。

报告也显示出广州在万元GDP能耗下降率、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同时,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及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等指标得分也较上年有所下降,创新加速形成新动能、新业态增长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