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活动现场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蔡林聪 报道)12月13日,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启动仪式暨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在越秀金融大厦成功举办!
“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旨在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中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资本对接难”等“痛点”和“难点”,聚焦IAB、NEM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在穗高校院所优势技术领域,采用“企业+技术+资本+中介机构”的模式,整合技术转移体系和风投资本对接体系,联动省、市、区相关产业基金,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刘泉宝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后出台了《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广州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实施办法》等科技创新“1+9”系列政策,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明确科技成果可以通过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交易价格;实行科技成果交易补助制度,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按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可补助500万元;对于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离岗创业的科技人员(对于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将其专利或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产生的实际效益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2018年,广州市进一步出台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意见》《广州市鼓励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重磅政策,进一步营造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政策环境。
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成果启动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房俊东在讲话中提出,作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双一流”理工科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以“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工科”;以广州为中心、围绕五大核心城市推进“五院一园”成果转化战略布局,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创新发展。学校专利实施转化率、专利技术转让指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华南地区首位;2018年学校通过专利技术入股与社会资本合作创办企业超过10家,涉及专利87件,评估金额超过1.2亿元,社会投资超过1.5亿元;2018年9月《广州日报》发布的《在穗主要高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华南理工大学总体支撑指数位列在穗高校首位。华南理工大学将以精准对接会为契机,将学校的专利成果进一步推向市场,和企业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首在讲话中提到,天河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聚集,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生态环境,目前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硅谷”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龙头节点,同时天河区将在天河北路886号广州国际科贸中心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将重点打造综合服务、成果展示、成果发布、交易洽谈等功能,首期建设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快明年可建成落地并投入使用。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推介现场
本次活动是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的首场活动,首场对接活动重点筛选了华南理工大学“防回放攻击的远程说话人认证系统”、“视觉智能与机器人系统优化”、“行车安全环境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低环境负荷、高性能复合水泥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保温装饰一体化复合墙板的制备关键技术”、“一种高回弹性自修复高分子水凝胶制备技术”、“多模态极类人自主情感交互机器人”、“深度学习交互的投影游戏系统” 、“有机染料的电镀定向沉积及OLED显示屏制备新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9个项目参与对接,共吸引企业、投资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200余人参加。另外,现场还发布了463项华南理工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
成果推介结束后,还有“企业难题招贤”和“华工成果精准对接”环节,“企业难题招贤”环节由有技术难题的相关企业上台详细介绍技术需求,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当场“招贤”。“华工成果精准对接”环节由银行、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为相关校(院)企业提供系列科技金融服务,让参会企业在参加“成果精准对接”的同时,还可以对接科技金融服务。
对接会现场交流
当前,广州正在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穗高校、科研机构大有可为。同时,广州具备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为在穗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沃土。“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将致力打造成为在穗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对接平台和品牌,进一步助力在穗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