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广东汕尾有个配套“硬核”的工友村,为工人打造“5分钟生活圈”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6: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通讯员陈仕凯) 从汕尾市委宣传部获悉,在广东汕尾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村子,这里居住着1500余名城市的建设者,他们吃住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娱乐在这里……这个集学习园地、文化阵地、居住空间、服务基地于一体的“5分钟生活圈”就是工友村。

在建村之前,建设目标就已经立起来了。2021年4月,汕尾市总工会“为职工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启动会暨中建科工汕尾理工学院项目工友村开村仪式正式举行。立足提供温馨便捷的后勤服务、实现科学有序的人员管理、高效引领工人群体思想文化、打造汕尾一流科工品牌,工友村如火如荼地开工了。

为何建工友村, 工友村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项目地处马宫渔村,是广东省重点工程。合同额24.4亿元、首批交付工期14个月,高峰期工人总数达1800人。为保障项目平稳履约,营造和谐稳定的劳资环境, 由广东省汕尾市总工会、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工联合打造的汕尾理工学院项目“工友村”应运而生。

在工友村,工友们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通过门禁系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写着“欢迎工友回家”的文化墙,给疲惫而归的工人们以心灵的慰藉。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分为6个村落整的宿舍群、盥洗区、休闲区有序分列,医疗室与食堂干净宽敞,尤其是为工友们的餐桌增添绿色的“开心菜园”,更令人有家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本着便捷的原则,为方便工友工作与生活,工友村打造了集“住宿、休闲、购物、餐饮、服务、公益”于一体的“5分钟生活圈”概念,即从一个站点到任何一个站点步行都不超过5分钟。同时,为解决工友进退场手续办理繁琐顽疾,工友村设置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入场教育、背景调查、实名制录入、入住登记等程序实现服务“一条龙”。

要吸引工人留得住,就要打造真正走进工友内心的生活环境。工友村除了配备基础生活硬件,还配备了职工大讲堂、职工书屋、篮球场、心灵驿站、医疗室、理发室等设施,党建文化墙、企业宣传墙、职工笑脸墙、投诉建议室、意见箱等文化阵地,全方位多维度为工友们提供身心灵栖息地。更具特色的是,工友村的建设风格充分融入岭南特色,融合了“汕尾八景”文化和革命老区元素,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灵魂、有文化、有生命的“村子”。

如此有序、温暖又高效的工友村,是如何管理的?工友村坚持“结果导向”原则,确立“高效、稳定、和谐”的三大宗旨,以专业化、封闭式、实名制、网格化、可视化、人性化“六大管理模式”为抓手。

在专业化方面,实行大物业模式,引进物业公司在宿舍、食堂、园区后勤保障以及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服务,成立伙委会畅通工友们对饭菜表达意见的渠道,定期更换特色菜单,让工友“吃得好”。工友宿舍楼由物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开水房、洗衣房、宽带、24小时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工友村还打造了夫妻房,在门卫室安装了快递架,以专业化助力幸福感的“最后一公里”。

工友村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人员出入必须通过门禁系统,实行实名制登记、考勤和工资代发,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的发生。同时,每2栋楼归为一村,每个村选派1名村长、2名楼号长,划分责任区域,还配备视频监控,实时掌握、监管人员与区域情况。

工友村项目建设之初,就成立了村委会,定期召开村委会会议,倾听工友对工友村管理的优化建议。同时,利用夜校开展工友大讲堂,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反毒、防诈、应急救援、消防演练等教育培训,组织义诊、义剪、幸福团圆饭、欢乐闹元宵等各类活动,真正将人性化理念贯彻进工人村管理的神经末梢里。

以工友村为载体,先后与汕尾市人大、市总工会等20余家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打响了科工在汕尾的企业品牌。依托工友村,还成功举办了汕尾市级劳动竞赛2次、市级观摩5次,通过劳动竞赛、工区评比、技能比武,汕尾工友们实现了“90天启动区首栋单体封顶、400天‘水田变校园’”的新时代科工速度。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