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这些企业发言掷地有声,合力共建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3-02-15 18:37: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欧阳娟) “2023年广州金控将继续有序推进落实《南沙方案》‘1+N’工作举措,围绕南沙所需,提供金控所能,深度融入大湾区国家战略。”日前,在“把握《南沙方案》政策机遇 筑巢引凤增添金融活力”金融政策推介暨招商大会上,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监事会主席张铁强分享道。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南沙开发区金融局主办,邀请了来自省、市、港澳地区重点金融企业超百位嘉宾代表参会。在企业分享环节,围绕“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示范带动大湾区服务新发展格局”这一话题,参会企业踊跃发言,讲出了企业的担当、企业的精彩,体现了对南沙金融营商环境的肯定,展现了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南沙方案》金融任务落细落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围绕《南沙方案》金融任务,南沙聚焦重大金融平台建设、金融开放创新、特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去年12月,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顺利上市交易。在分享环节,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部高级经理向晶晶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将积极做好品种培育,切实服务产业客户,促进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发挥积极功能作用,不断扩充品种数量,扎实推进工业硅、锂、铂、钯、稀土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重要原材料期货产品和碳排放权、电力等绿色发展关键资源要素的产品研发上市工作。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在南沙正式揭牌启动运行,广州首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也落户南沙,南沙QFLP、QDLP跨境投融资试点政策均顺利落地,其中,QFLP试点获批额度超155亿元人民币,累计储备投资项目超100项。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万联证券资管子公司董事长黄伟介绍,万联证券及时部署谋划和制定了贯彻落实《南沙方案》“1+N”工作举措,并在今年顺利在南沙注册资管子公司、落地南沙首个QDLP试点项目,接下来将用好用足南沙区出台的一系列优势政策,重点推进万联资管子公司的筹建和展业,推进万联天泽在境外投资业务的布局。

此外,南沙区还获批了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其中,12项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措施顺利落地实施,累计交易金额超14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广东自贸试验区分行副行长陈彦婷介绍到,去年以来,建行办理跨境贸易参贷业务超150亿元,以自贸区窗口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南沙方案》出台后,建行广州分行迅速响应,成立支持南沙发展广州分行工作委员会,进一步细化制定建行支持《南沙方案》15条服务措施,为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高端金融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围绕发挥特色金融优势助力实体经济,企业代表分享了诸多宝贵案例和建议。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亮表示,恒健将充分利用自身千亿规模基金群的优势,发挥粤澳基金的资金及纽带作用,通过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产业园区作为载体,汇聚国际高端人才,助力南沙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推动南沙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铁建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监孙宏波表示,受益于南沙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优势,中铁建商业保理实现稳健发展,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较好成绩。2023年将紧抓《南沙方案》政策落地机遇,助力南沙金融开放创新体系建设,为南沙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铁建金融力量。

广州住房置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显科表示,《南沙方案》出台后,广州住房置业融担将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做好风险管控,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并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的契机,发展更多的资源支持和业务模式的可能。

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燕表示,珠江金租落地南沙以来,确立了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为核心,以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教育、农业等为重点的多元稳健的业务发展方向,2023年将抢抓《南沙方案》产业新机遇,积极响应南沙“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规划,计划今年适时开展航空租赁、船舶租赁等业务。

谈及对《南沙方案》政策利好的期待,广东能源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东伟建言,自保公司作为大型集团内部的“风险安全垫”和经营发展的“稳定器”,将自保公司列入南沙自贸区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是国家支持金融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稳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开放、优良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包括自保公司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主体规模在南沙区快速增长,激发金融保险业在南沙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长远来看可推动建立在岸、离岸自保中心,丰富金融业态。

百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罗江华则表示,百嘉基金将借《南沙方案》春风,力争资产管理规模和投资业绩上台阶,他建议,充分发挥《南沙方案》中“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的政策,加快落实非银金融机构申请设立,继续加大新设机构的扶持力度,逐步显现金融聚集效应,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