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深圳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工作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1-19 16:11:5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陈璞) 2022年,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分中心”)积极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2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的各项要求,开拓创新、奋发作为,持续打造风险防控-案件监测-应对指导-意识提升-资源汇聚“五位一体”海外维权工作体系,聚焦“事前”布局预警、“事中”精准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等环节,着力构建全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先行样板,助力企业提高纠纷应对能力,护航深圳创新主体参与国际竞争。

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基本情况

筑屏障,“事前”风险防控全面增强。多维度实施海外预警分析。聚焦网络与通信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智能终端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等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企业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海外专利预警分析服务。推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合规建设,对供应商、物流、跨境支付等运营环节进行评估,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海外商标布局,为100家企业提供商标月度预警,支持企业海外商标品牌培育。开展高频原告预警服务,分析27位高频原告知识产权布局及过往诉讼情况。2022年累计上门指导31家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

多形式举办海外培训宣传。组织专业性高、系统性强的海外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形成产业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培训品牌,以人才培育赋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举办海外知识产权培训,邀请专家紧扣“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即案例分享”、“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即防范措施”等热点话题进行讲解,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2022年累计举办培训15场,培训企业近1700家。开展“论道”沙龙活动,组织深圳各行业头部企业分享海外维权实务经验,针对“欧洲展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日本专利纠纷应对”等海外知识产权实务,以点带面驱动中小企业维权能力提升。2022年累计举办沙龙9场,组织企业1000余家。

添动能,“事中”应对指导成效突出。持续推进海外纠纷动态监测。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常态化监测机制,实时监测热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案件动向,实现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早监测”、“早预警”、“早应对”。紧盯案件立案、禁令发布、案件审结等关键环节,第一时间推送案件进展信息,助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化解。对337调查、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纠纷多发领域的案件进行动态分类追踪,2022年,深圳企业涉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大幅增长,涉案435件,同比增长37%。其中,337调查案件9件,涉案深圳企业14家;涉美国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案件426件,涉案深圳企业1549家。

全力强化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围绕产业链部署保护链,服务范围既覆盖到信息服务、生物科技、科学仪器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也辐射到眼镜、家具、服装等深圳优势传统产业,为企业提供深入、精准的应对指导服务,助力产业龙头企业搏击国际市场,带动中小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纠纷。依托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内外部专家协同机制、“背靠背”指导机制等,根据涉案主体、金额及案件影响等不同因素,将案件分为一般、普通、重大三个层级为企业提供服务。2022年累计为522家涉案深圳企业提供“一对一”应对指导,取得积极成效案件56件,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2000万美元,减少市场损失超13.8亿美元。

加强海外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汇聚优势,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普惠性支持。持续盘活海外维权专家库,遴选国内外海外维权专家,充实海外知识产权专家资源,2022年新征集第三批国内外海外维权专家48名,为企业协调专家指导33人次。持续搭建海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库,按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类型收集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案例,并在中心公众号创建“案说”每周一案专栏,定期对外发布典型案例。持续建设海外知识产权法律信息库,收集热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政府资源信息,编撰美国、日本、韩国等重点国家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概览。

增优势,“事后”总结复盘释放效能。总结强化案件应对实效。推动纠纷复盘常态化,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走企业·助出海”调研行动,2022年累计回访涉案企业39家。帮助企业梳理纠纷应对要点,深入了解企业在海外维权面临的困境及需求,引导企业在海外纠纷完结后总结应对实务经验,并从联合应诉、寻求政府支持、完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诉后分析,帮助企业制定风险防控和布局预警方案。

复制推广海外胜诉经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在应急启动电源337调查案中,涉案企业在深圳分中心的全流程跟踪指导下,最终获得胜利。中心开展回访调研活动,帮助企业提炼可借鉴运用的实务经验,辐射带动其他中小企业提升海外纠纷应对能力。本案的胜诉结果获得各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深圳分中心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拍摄宣传小视频,通过地铁传媒、抖音平台等对外发布。

归纳梳理海外维权实务。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聚焦海外知识产权法律规则,探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实务。2022年累计制定海外维权实务指引、重点领域专项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共55篇。围绕“版权进出口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深圳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维权”等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诉讼规则和司法实务。梳理分析各国知识产权布局流程,内容涵盖“美国专利申请加快程序”、“欧盟外观设计申请”等,并用可视化方式制作“一图看懂”系列向公众发布。

2022年海外维权工作特色和亮点

打造海外维权援助“深圳标杆”。深圳分中心持续扩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的影响力,在2021年海外纠纷应对指导考核中取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为全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贡献深圳力量。在提供指导的案件中,除了日常主动监测的美国案件外,新增了许多企业自主申请的案件,涉及德国、日本、越南等国家。进一步扩大海外维权援助服务范围,既覆盖中兴、TP-LINK、TCL等大企业,也辐射到跨境电商、批发零售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海外专家库资源更大限度盘活,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及海外纠纷指导的成效口碑,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律所知名律师主动申请参与案件指导,为企业提供全面、深入的公益性服务。

规范优化海外维权业务体系。深圳分中心作为全国首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不断探索工作创新,积累了大量业务开展经验。深圳分中心夯实制度基础,系统梳理各项核心业务办理和档案管理流程,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业务流程手册》及《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案件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业务开展标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工作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细致梳理,进一步推动业务流程化,提高工作开展效率,为海外专业业务人员培育提供流程规范。

首创高频原告风险预警机制。中心通过近年的监测,发现海外已形成一批打压国内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一些海外律师事务所批量代理海外原告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诉讼案件,通过钓鱼取证的方式大规模起诉中国企业。中心开展高频原告预警服务,根据监测的案件情况筛选出针对深圳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较多的高频原告,分析该原告知识产权布局情况、过往诉讼趋势、主要代理律所及律师等信息,通过“点对点”通知、公众号推送等多渠道发布预警。

探索纠纷应对指导模式创新。创新多种案件指导模式,建立专家“背靠背”指导、兄弟分中心协作指导等新模式,成功推动企业联合应诉,并引导企业利用国内和解手段化解海外纠纷,支持企业在案件中实现专利权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价值。在图像传感器涉美国专利侵权纠纷案中,中心结合案情及企业实际诉求,协调三位专家背靠背轮流指导,让企业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专利技术、法律策略以及诉讼管理实务等,最终促成企业成立应诉联盟,通过提起专利无效程序予以反制。在双头手动工具涉美国专利侵权纠纷案中,被告涉及中国南京、武汉等地区的55家企业,涉案主体范围广、影响大,深圳分中心联动全国兄弟分中心,组织首场全国性诉讼纠纷指导会议,促成了部分被告与原告达成和解。在暖手宝涉美国专利侵权纠纷案中,原被告均为深圳企业,中心成功推动双方在国内和解,并帮助企业通过许可的方式实现专利权的转移转化。

强化“诉后”出口风险预警。深圳分中心自监测美国337调查案件以来,已跟踪到多起案件终止调查且发布普遍排除令。普遍排除令的颁布对国内相关产业影响重大,无论对于涉案被告还是未参与337调查的其他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为帮助企业慎重应对排除令并降低其消极影响,中心针对雾化烟弹产品、特定敲击按摩器、真空保温瓶等产品发布排除令应对指引,分析案件禁令信息、排除范围、知识产权情况和禁令影响,并从提交保证金、规避设计、获得权利人许可及上诉等四个方面提供应对建议,引导相关领域的企业防范出口风险。

推进海外维权实务指引体系化。全面梳理历年编制的海外知识产权实务指南和分析报告,结合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海外维权实际需求,按照“布局”、“维权”、“风险防控”、“合规管理”四大模块归类,形成体系化海外知识产权实务指引。在中心官网专门开设“海外知识产权实务指引”模块,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发布,惠及更大范围深圳创新主体,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