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新时代退役军人奋斗榜样|邹必奎:年少热血抗敌寇 余生呕心为南海

发布时间:2022-10-15 11:45:5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报道) “少年离家干革命,南下解放为人民,转业从政在南海,改革开放奔小康。”2022年,97岁的邹必奎用这四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从13岁那年开始干革命,到72年前,来到南海大力发展工商业。历经大半个世纪沧海桑田,邹必奎潮头逐浪,踏出稳经济、安民生的路子,把幸福留给后来人。

冲在炮火前只为人民安

1927年,邹必奎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自小,他便耳闻目睹日军侵略中国的种种残虐暴行,13岁那年,他加入儿童团,担起为部队放哨、传递情报的责任。

邹必奎回忆,儿童团里的孩子,年纪大的有13岁,年纪小的仅8、9岁,但都接受了军队的训练。有时候,为了给部队送信,孩子们就找来一根竹子,将信件放入竹筒里封起来,再将狗屎擦上,又脏又臭,日军一闻到这股味道就不会在意。孩子们一路走,一路耍闹,一点一点混过日军的哨位。

1945年,邹必奎成为新四军的一员,踏上战场,虽然装备上并不占据优势,但他和战友们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并运用袭击、围剿、伏击等战术,占领控制主要桥梁道路,打了三次大胜仗。经过战争洗礼,邹必奎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士兵。

不久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战火并未停歇,几个月后,解放战争打响了。为解放人民,邹必奎再度投身于战场的熊熊烈火之中。

在其中一场战役中,邹必奎所在的一连为营部主力,在枣庄附近发起攻势。他还清晰地记得战场上的一幕幕:夜晚打起仗来,空中掠过的子弹、炮弹如同流星,地面燃起的炮火亮如白昼。白天则是烟火弥漫,灰尘滚滚。无论白天黑夜,炮车、坦克车、装甲车、担架队川流不息,人群如蚂蚁,来去拥挤。

近10年革命生涯中,邹必奎亲眼见证了一位位战友以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他说:“他们死得伟大,死得光荣,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更没有如今幸福的生活……”

扎根建设南海一留就是一辈子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邹必奎一路跟随队伍解放广东。按照中央的命令,这些刚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军人,征尘未洗又走向祖国的建设浪潮,邹必奎转业至南海,把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把一生献给了南海。

经历过战争,邹必奎深深意识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必须抓好经济。1956年,28岁的邹必奎北上,到华东上海财政干部学校进修。为了迎头赶上,邹必奎上午上课,下午参与课堂辅导,晚上与同学做小组交流,背书到三更半夜更是常事。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学习,邹必奎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于1959年升任为南海县委财贸部部长。

1982年至 1984年,邹必奎肩上挑过更重的担子——任南海县县长。当时,南海面临着40年有县无城、附廓佛山的困境。

由于南海历史上长期有县无城,造成南海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没有建制镇,改革开放前只有盐步、九江两地是半建制镇,这在珠三角地区属“罕见”。

“面对一个没有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要实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进,使南海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是很困难的,建设南海自己的县城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邹必奎和当时的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不再观望等待,决心成立桂城。在桂城的选址、规划上,邹必奎和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妥善解决征地用地问题,将建设和管理并重,这些经验都为各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随着桂城建设的推进,南海各地的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各镇的新城区、工业开发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呈现出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

1979年至1984年,是南海改革开放探索前进的6年。然而,改革开放初期,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有发生。邹必奎和领导班子在这种局面下,敢作敢为、求实胆大、开拓创新,成为了引领南海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到1984 年,南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亿元,是 1978 年的7.04 倍。

从一片荒芜到城镇繁华,如今的南海,人如潮涌,霓虹闪烁,高楼林立。“扎根南海、热爱南海、建设南海”的老兵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引领着一代代退役军人在此奋发图强。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我把忠诚献给祖国,无怨无悔!”邹必奎深情地说。(供稿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宣传处)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