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黄埔文化自信走向世界(非凡十年·黄埔答卷)

发布时间:2022-10-14 13:16:2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孙旭东 黄蓉芳 张成) 广州黄埔历史悠久,文化亦是多彩多样。传承与创新之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底色,而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则是城市的新装。如何融汇两者,用城市文化软实力带动产业发展硬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黄埔区用十年交上一份区域文化改革发展的答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黄埔区“图书馆之城”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已建成大小图书馆47个。图为2022南国书香节的黄埔特色展现场。 李剑锋 摄

十年,黄埔区把重视文化建设的氛围落实到细处、实处,区域品牌在主流舆论里声势愈发响亮,文化影响力范围愈发广泛。而今,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道路上,黄埔区再谱新篇,提出要打造富有岭南特色、人文魅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活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示范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以此为目标,黄埔区始终走在全国文化建设的潮头,黄埔文化正在自信地走向世界。

以文传声

文化宣讲深入全区,主流舆论声势壮大

在黄埔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埔公英”为名在基层百姓中进行宣讲。跋山涉水支教的故事、山村脱贫致富的变化、志愿服务社区的经历,讲述者虽不同但其中黄埔人热忱的精神无二。这些“埔公英”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小切口”呈现大议题、深蕴意。

近年来,类似的文化宣讲在黄埔区还有很多。通过深入基层的文化宣讲,黄埔区在全区培育浓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断创新。在黄埔区真理公园,鲜花掩映之间人们站在党的关键人物雕塑前,聆听区委党校老师讲述马克思一生追寻真理的动人故事。这种“理论+现场”教学的创新形式,增强了党史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黄埔文化大有可讲,不只是表现在向内进行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文化宣讲,向外黄埔区亦在大力提升区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通过黄埔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黄埔平台,挂牌经济日报全国调研点,成立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黄埔工作室,央媒和省市主流媒体发稿全省领先、全市领跑。两周一次以上频率开展的黄埔“半月谈”在全国崭露头角。

无论是政策创新、高新产业、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这样的宏观大事,还是防疫一线的“黄埔铁军”、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默默奉献的爱心群众这样具体的民生实事,主流舆论里总能看到黄埔区的闪光时刻。

以文兴产

文化产业多点开花,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文化产业发展同样是黄埔区夯实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早在2017年,黄埔区成立全市首家文化企业“黄埔文化集团”,成功举办中国卡通形象营销大会、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广东省游戏年会等行业活动。行业大会一如风向标,吸引着影视动漫、数字娱乐、数字音乐等文化新业态资源不断向此集聚,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黄埔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黄埔区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先后出台包括“文创10条”、“文旅10条2.0”、电竞游戏“双10条”等一揽子覆盖企业落户、人才落户、平台搭建、品牌奖励的扶持奖励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政策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扶持。其中,“文旅十条2.0”对新设立的企业或机构,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0万元以上,并达到规模(限额)以上入统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截至目前,累计73家文化企业108个项目受益于“文旅十条”政策,累计兑现扶持资金超4500万元。此外,由广州市、黄埔区共同出资设立的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专项资金,目前已累计扶持投资项目18个,滚动扶持金额超过1亿元。

今年7月29日,由“中国动漫第一股”奥飞娱乐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的奥飞文创中心项目正式运营。在奥飞文创中心总经理李佳实看来,落户知识城是一次“双向奔赴”。

“黄埔区拥有非常丰富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我们落户后享受了区内的落户奖、经营贡献奖等政策红利。”李佳实介绍,目前,奥飞文创中心已被评定为广州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入驻的文化企业还可以享受租金补贴等政策扶持。“下一步,奥飞文创中心将引进更多创意产业链优质企业进驻园区,助力区域内数字创意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一览黄埔区的文化产业布局,能够清晰地发现科学城集聚了励丰文化、达力动漫、欧科信息等文化创意企业;知识城汇聚了奥飞动漫硅谷、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华南基地;临港经济区建成了国家网络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黄埔园区)、鱼珠智谷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

而得益于黄埔区日新月异的文化产业,生活成长在这里的青少年们会比其他人多一份新奇的“文化+科技”体验。他们可以在达力动漫了解动漫的制作流程,通过欧科地理打造的“南海I号”考古VR体验机来一次海底挖掘,小憩之后,坐在励弘文创旗舰园15米环幕前,感受光影带来的极致美妙。

珠江之畔的古港,历史如千帆过尽。黄埔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岭南文化中心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底蕴是得天独厚的。海丝文化、工业文化、创新文化,这些历史沉淀仍有挖掘的潜力,可以预见黄埔区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经济发展背后有没有文化基因,直接关系高质量发展好不好,把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对产业链向价值链跃升的牵引作用,实现以文化强区建设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产,黄埔一旦在文化产业上发力,必将对广州的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是黄埔文化集团董事长黎学军在2017年给出的评判。如今,这一判断已写进现实。

2022年,黄埔区继续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大力度,统筹利用海丝文化、工业遗产、历史街区、古村落等平台建设各级各类文创产业园区,推进长洲岛珠江国际慢岛、隆平院士港等重点项目建设,丰富区域文化商业综合业态,以特色项目打造文旅产业亮点。

以文惠民

文化服务惠民利企,文明黄埔育人留人

十年间,发展如火如荼的黄埔区,城市样貌亦换了新颜,错落于其中的公共文化设施更是令她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走在黄埔,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文化馆是这里明显的文化特色,“图书馆之城”名副其实。而这得益于黄埔区首创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黄埔模式”的成功实践。

所谓“黄埔模式”,即通过“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总分馆制建设区内图书馆、文化馆,既使得过去相对较少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有效地在区内广泛铺开,又使得不同场馆的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进企业,真正实现文化服务惠民利企。

黄埔区文化强区的建设,撑得起产业发展,也入得了市井人家,让市民群众享受完善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年来,黄埔区不断强化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建设运营机制、精心办好每一场文化惠民活动。

“老师,古代的船舶就造得这么先进了啊!”2022年8月7日上午,黄埔区荔园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早早便来到全省唯一的海事专题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参观,了解古港、海丝之路的前世今生。

包括广州海事博物馆在内,近年来黄埔区结合旧城改造,充分利用黄埔军校、滨江文化等资源,引导国家、省市区级文化设施落地,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级与水平。2021年,黄埔区实现全区149个社区(村)均设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2000平方米。

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带来更大的改变是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黄埔铁军”展现的奉献精神,广大群众展现的大局意识、友爱情怀,成为黄埔区形象最美的时代注脚。

文明黄埔更加暖心,更加有人情味。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广州好人、最美人物在黄埔区得到广泛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更多人加入到黄埔区志愿服务的行列,“靠埔青年”“龙湖儿女”“南岗大姐”等称号愈发响亮。

“南岗大姐”徐绮梨嫁到黄埔33年了,身为南岗社区党委书记的她,感慨自己竟然成了这里发展变迁的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2018年抗击台风时,她和救护员一起游泳2个多小时,把两位九旬老人救了出来。“在生命考验面前,什么是肩头的责任,什么是群众的信任,我思考了不少。”

一个有氛围也有温度的文化强区,也让更多人愿意留在黄埔。2018年以来,黄埔区充分利用“文旅10条”政策,完善人才政策激励机制,吸引文化名家、文化大师、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在此落户安家。

以文润心

文化遗存守住文脉,文艺精品美赞黄埔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21年7月下旬,这句话在黄埔区检察院文化遗产检察官“益启堂”第一课上反复被强调。在全省率先设立“文化遗产检察官”,专职办理涉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这背后是黄埔区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高度重视。

自启动“十古”(古树、古屋、古村等)保护工作以来,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编撰了《黄埔区古遗存总览》《黄埔区十类古遗存保护及活化利用项目实施清单(第一批)》等6册系列丛书,细致、全面地摸清古遗存“家底”。目前黄埔区共有十类古遗存701处,保护工作细化到各街镇,建立“屋长+保护责任人”机制,设立街、村、专职三级历史文化遗产屋长组织体系。

传承文化遗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浓墨重彩的历史会让城市的文化建设更有底气。而活化利用文化遗存则像一面镜子,把一个地方推进文化建设的程度深不深、质量好不好,照得清清楚楚。

古村莲塘是黄埔区十类古遗存最多的村子之一,也是黄埔区将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的优秀范本。

700多年的老榕树下,新开的咖啡馆生意火热,莲塘村史编写人陈耀松对此司空见惯。他觉得修葺一新的莲塘既保留了历史,又让历史成为莲塘引人前往的文化资源,村里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子孙世代能够一直传承,莲塘的“根”也就守住了。

十年来,许多个“莲塘村”都守住了“根”,黄埔这座城也便守住了文脉。

海丝文化、黄埔军校文化、南海神庙文化、玉岩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对于多彩的历史文化,黄埔区一方面做好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另一方面以此为灵感创作的文艺精品更是成为美赞黄埔、润人心田的扛鼎之作。

历史诗歌情景话剧《风雅浴日亭》把黄埔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波罗诞”搬上舞台,再现“波罗诞”的文化灵魂章丘诗会。当代舞剧《到那时》、舞蹈诗《黄埔长歌》等作品被列入国家和广东省庆祝建党百年重点作品。

其中,《到那时》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起点和背景,把故事聚焦于身处改革浪潮前沿广东黄埔的一家人,以父与子两代人身上展现的创业精神,反映当代科技浪潮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将“小人物”与“大时代”相织。

“我们一起到黄埔去,放飞梦想;天南地北的黄埔人,神采飞扬”,这是歌曲《到黄埔去》中的歌词。该歌曲由著名音乐家李海鹰、词作家邓永祥于2020年共同打造,词曲凝练了黄埔历史、黄埔文化。如今这首歌已成为黄埔区的代表歌曲。

到黄埔去!

在艺术作品里,那对父与子的选择是如此;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新黄埔人的选择亦是如此。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