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中国-文莱友好交流故事会在斯里巴加湾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19 08:44:5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 穗外宣 报道)在文莱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成为创始成员国的当下,中文两国顺应时代,携手迈向未来正当其时。

11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中国-文莱友好交流故事会”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来自中文两地的政、商、学、媒体界约80位嘉宾聚首,围绕“传承友好情缘,共享开放成果”主题,讲述历史渊源、人文关系、民之相亲、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两国互惠交往故事,用亲身经历为中文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描绘了一幅多元画卷。

继往开来

古老海丝情谊与崭新丝路精神正在融合

中文隔海相望,是相互信赖的朋友和伙伴。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距今约1400年前的中国史书《梁书》曾记载:“婆利国,在广州东南海中洲上,去广州二月日行。”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

悠悠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中国和文莱的古代辉煌,更将两国联结起来,见证两国割舍不掉的情谊。斗转星移,中文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各领域合作不断前进。文莱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本国的“2035宏愿”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深化开放程度,古老的海丝情谊与崭新的丝路精神正在融合,为两国友好注入了新动力。

走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繁华的购物中心内,超市、商场随处可见用醒目的中文标识“游客最喜爱”标出文莱特产;越来越多的中国与文莱的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交换;中国参与文莱摩拉港的合作,为摩拉港的繁荣兴盛一起努力;站在文莱湾畔,中国参与承建的大摩拉岛大桥和远处建设中的淡布隆跨海大桥交相辉映,十分壮观。新的发展机遇正在这里勃发,幸福之路将从这里铺就。

两国日益密切的各领域交往,产生了无数动人故事。15日的斯里巴加湾Rizqun酒店会堂,在《花开广州,盛放世界》城市交响与文莱旅游宣传片的悠扬合奏中,来自两国旅游、经贸、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用生动的故事、真挚的感受,为大家描绘出一幅中文友好交流的多元画卷。

文莱名人谈文中交往

祖籍福建的吴尊,当年就读于该所在文莱负有盛名的华校。文莱华校,据悉无论规模之大小,地区之远近,除华文的传授外,同时传授国文及英文,以配合政府推行的双语政策。而华人的固有文化风俗,道德伦理的传授,尤为重视。他笑说,哥哥姐姐都是读的英文学校,“可能爸爸有点后悔没让孩子们学中文”,于是这个家中最小的儿子,就背上了延续家族传统的期盼。今天,吴尊的一对子女上的都是华文学校。

“华校里学到的,都是一些很浅显的中国历史。”吴尊告诉记者,小时候网络不发达,两地讯息往来相对疏远,因而对中国历史的深厚壮丽所知甚少。近年中国网络剧在东南亚盛行一时,剧中讲述的中华文化历史虽嫌浅陋,也足够让许多当地年轻人得以初窥堂奥。吴尊说这对中国文化形象在文莱的传播,具有不可小觑的潜移默化之效。

从一开始拍偶像剧,到后来更多地拍摄电影,吴尊在中国的演艺事业有意无意地往历史题材上靠。梁祝、杨家将、杨贵妃,他一一为记者数来,坦言从揣摩角色的过程中,认识到很多中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精彩故事,让自己享受其中。

譬如拍杨家将一剧时,让吴尊感受最深的是对“忠、孝、仁、义”的诠释。“跟我小时候从学校里学到的一样,我还记得中华中学的和平堂书上,就写着忠、孝、仁、义几个大字。”他说,年少时懵懂不能理解内涵,如今长大了,当爸爸了,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让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犹如精神旅程的一次回归。

上世纪90年代初,文中友好协会会长陈家福第一次去中国,为“广交会”而慕名到广州,他坦言“很不适应”。四处鸣喇叭“特别吵”,ATM机旁挤满围观的民众“让人困惑”,而且物质远比文莱匮乏,在他心中是一个落后的地方。这些年陈家福频繁往返两地,仅今年就去了9次,曾经的中国与文莱对比印象早已颠倒。住在广州花园酒店附近,周边繁华、先进、文明,俨然一个国际城市,“拿出现金付款,感觉自己很落伍。中国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

“有了彼此认同,才能谈做朋友。”着眼两国长远交往,陈家福认为交流的前提在于了解、互信,民间文化互动是不可缺少的桥梁。比起以往的图片展、节目表演等传统交流方式,他特别赞赏“中国-文莱友好交流故事会”的创新形式——以两国交往的过来人,道出真情实感的细节,用不同业者的不同角度,使听者有深入、全面的感觉。他比喻在看一部戏,让人一幕接一幕地沉浸其中;一个个生动故事,更有利于透过媒体,扩大传播,直接、亲切、过瘾。“复制这种模式,用在未来的两国民间交流之中,会很有效。”

陈家福建言,两国政商界人士不要计较谁领先、谁落后,要看长远、看宽广,相互打开大门,寻求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区域性的合作机制,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展望未来,他认为文莱应首先借鉴中国发展科技的经验,在电商、旅游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譬如把支付宝等新经济模式带到文莱,让两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p#副标题#e#

友好情缘

广州花园酒店副总经理龙伟彦是一个有着30多年五星级酒店饮食烹饪经历的美食爱好者,他眼中的文莱是一个“世界美食天堂”。这要从他的入行故事讲起:入行学厨时,他的老师烹制了“Nasi Lemak(椰浆饭)”这道独特美食,即以椰浆浸泡米饭,中间夹上辣酱、鸡肉和腌制的蔬菜,咸辣的口感配上椰浆饭淡淡的香甜,“至今回想齿颊留香!”他下决心要去文莱追根溯源,自此把烹饪美食当成终生职业和爱好。

今天,在广东各大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台上都能找到这道香辣可口的椰浆饭,文莱的串烧、沙爹、烤鸡、烤鱼、西米露等特色美食也都被奉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成为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美食。龙伟彦所主理花园酒店餐单中的Nasi Lemak、串烧则是必不可少的东南亚特色佳肴。

龙伟彦在此次文莱之行中了解到,广东的早茶文化、广式点心如今也深受文莱人民的喜爱。他表示,广东和文莱有着共同的饮食文化,两地人民都非常热情好客,以食为媒,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发扬光大。“我愿意成为文莱美食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中国朋友到文莱旅游观光。认识文莱,了解文莱,从美食开始。”

因为时空距离较近、文化习俗相通,自2000年中国和文莱签署旅游合作备忘录之后,文莱就成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国。作为国内最早组织游客赴文莱旅游的旅行社之一,广之旅出境游金牌导游、领队艾思坦言,开团伊始,文莱旅游知名度并不高,独具特色旅游资源鲜为人知。随着简化入境签证申请程序等利好政策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停下脚步、放慢速度,去深度体验文莱的历史和文化。他也藉此机会向文莱朋友发出来自家乡广州的邀请:这座经2200多年沉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所以有“花城”美称,更兼商贸、历史、艺术、美食、文化荟萃,有望充当两地文化交流的最佳使者。

文莱武术总会教练李辉的登台赢来最热烈的掌声。2007年从中国率武术团来访问表演,富裕的文莱人看到中国武术表演很精彩,当场问能否派一个教练来执教?“我很庆幸,一来就是10个年头。”李辉回忆,万事开头难。初到文莱,眼前的景象让他意外万分:没有运动员、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我傻眼了”。

从招兵买马开始。先到小学招生,李辉用“半桶水”的英文讲自己要教Chinese Kungfu,于是有了文莱史上的第一批武术队队员。十年磨一剑,今天他的手下已先后培养出了三批梯队,在青少年武术比赛中,拿遍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在李辉的耕耘下,传统武术被列为文莱的国家重点体育项目,手下栽培出的4位运动员先后获颁官方杰出贡献奖。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造福全人类。”李辉希望以武术为载体,搭建中文桥梁,让友谊长存。

开放成果

用一段实拍外卖配送的“美食与科技”融合案例后,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哲君带领大家想象生活里的一幕:工作了一天回家非常疲惫,饥肠辘辘。这个时候拿出手机,打开app,点上一份咖喱牛肉,10分钟后美食从天而降。

“这是一个在中国已正式商用的场景。在中国的城市里,每天都把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美食通过无人机,将还是烫手的食物送到居民的手上。”唐哲君表示,一个无人机调度中心即可覆盖方圆50公里地区,让无人机在城市旅游观光、物流运输、治污减霾、森林防火、河道巡检等场景的应用变得更加简单、经济,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

文莱是一个拥有着众多岛屿的美丽岛国。唐哲君相信,不受地面交通限制的无人机,未来一定能够在文莱找到用武之地,翱翔上空,为当地的旅游、渔业等产业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她期望用高科技手段,“将更多文莱美食送到中国人的餐桌。也将更多中国美食呈现在文莱人面前。”

用一台手机大小的机器,实时将中文翻译为马来语,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向与会宾客道“下午好,很高兴来到文莱”。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打通语言沟通的障碍显得尤为重要。她举起手中的翻译机说,“现在已经实现33种外语与中文之间的即时互译,覆盖主要出游国家,让越来越多的人沟通无障碍。”

科大讯飞最初由大学生创业,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并成功上市的公司。杜兰表示,创新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在文莱的年轻人也同样为此积极打拼。

杜兰说,文莱是中国的老朋友,而科技没有国界。文莱跟中国一样在鼓励自主创新和本地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建筑、旅游、服装产业的发展。科大讯飞希望在核心技术创新上,加强和亚太地区各个国家的合作,让文莱和亚太地区更多国家的人民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共享数字化的未来。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