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遍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至人们常用的手机、音响、门锁,大至医疗、安防、城市管理等,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工智能训练师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种产品中的新职业,相当于人工智能的教练,为的是让AI如何“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高珊介绍道。
高珊,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卷积神经网络开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称霸,于是高珊顺势加入了研究深度学习的行列中来,毕业后继续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作。
走进新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市场对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现如今,各大AI公司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组建自家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团队,研发自家的核心算法并收集独有的数据资源,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但反观人才供给方面,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却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数据标注员等工种。所以可以预见,人工智能训练师这个职业在未来将大有可为,职业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
计算机视觉就相当于人工智能的“眼睛”,通过摄像头来“看”这个世界,通过图像来认知这个世界。由于受到学生时期的影响,刚入行时,高珊的想法依旧是以算法的研发为主,认为只要搭建一个强大的网络模型,就可以应对各种项目需求,但当实际进行项目开发时,才发现要考虑的方面还有很多。
“一个好的训练师既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理性分析,还要有敏锐感以及发现数据的能力。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一个弱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通常需要大量的先验数据才能进行模型的训练,因此在进行不同项目开发前,均先要分析项目的需求,后根据业务场景去搜集对应的数据,这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达到预期的关键一环,数据的好坏才是每个人工智能训练师最需看重的。刚开始工作时,我还并不能认识到这点,随着参与的项目渐渐增多,才发现纵然手里拥有了强大的模型,但是如果获取到的数据并不能很好地贴合项目需求,训练出的模型依旧无法完成项目的需求,故而在今后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放在了收集和处理数据上。而在算法的选择上,在考虑算法的功能(是分类任务,还是检测任务等)、精度等硬性指标外,还要考虑最后的实际落地场景(摄像头安装的位置和角度,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质量,光线等)和应用设备(是应用在服务器上,还是边缘设备上等),这些经验都需要在工作中一点一点累积”,高珊介绍道。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环都是一个考验,这说明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以及累积项目经验,持续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