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不忘来时路 拓印岭山红

发布时间:2022-09-24 08:43: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大岭山供图)

中国报道讯 (黄楚芳 通讯员大岭山宣) 近日,由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指导,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策划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红拓》正式开镜。这是一次展示大岭山“红色家底”赓续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并将凭借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镜头语言深度解析大岭山红色精神密码。

扎根革命沃土,深挖红色宝藏

大岭山革命文物众多、红色资源“家底”丰厚。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大岭山不仅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更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活动区域,拥有二十余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大岭山留下了一大批弥足珍贵的革命史料,成为绵延不绝的红色记忆,更是激励老区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和永恒的传承价值。

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岭山镇委、镇政府积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路径和思路,持续打造“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着力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上下工夫,近年来连续推出《英雄母亲》《激战百花洞》《小英雄 大眼仔》《老虎山下五少年》《永恒的丰碑》等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红色文艺精品。

唱诵红色诗歌,传承红色基因

在当天的开镜仪式上,大岭山本土文艺骨干通过合唱《东江纵队之歌》、朗诵《祖国啊,我的母亲》、快板书《激战百花洞》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大岭山红色文化的活力,以及大岭山人民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大岭山供图)

《东江纵队之歌》是东江纵队的队歌,也是一首斗志昂扬的红色赞歌。这首歌表现了东纵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革命精神,唱出了东江纵队英勇杀敌、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快板书《激战百花洞》,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大岭山的“百花洞战斗”改编而来。百花洞战斗是东江纵队在华南抗战中的漂亮一仗,也是日军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2015年,百花洞战斗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一起被《人民日报》列入全国抗战十大战场。

穿越历史烽火,镌刻历史底稿

纪录片《红拓》总策划、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继春说,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岭山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稳步推进。无论是艺术品类,还是表现形式,都有大胆尝试。先后通过合唱、广播剧、快板等挖掘、整理、呈现了一大批红色文艺精品。此次,选用电视纪录片形式展现大岭山“红色家底”,既是为未来记录,也是为历史留一份底稿,更是身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据介绍,《红拓》以广东东江纵队抗日救亡的历史进程为创作背景,聚焦于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以“百花洞战斗”遗址、中山书院、大队部、团结报社、交通站等一大批红色地理标志为轴线展开叙事。既有对大岭山本土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生动讲述,又有对著名战斗和红色歌曲的回望与呈现,还有对大岭山红色历史的整体挖掘与梳理,凭借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镜头语言深度解读大岭山红色精神密码。

全片将通过英雄史诗、热血千秋、一战成名、星光点点、壮歌浩荡、新的征程等六个篇章八个剧集有机链接历史与现实,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岭山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完整呈现。

开镜仪式上,《红拓》纪录片导演田占林表示,将始终遵循纪录片创作规律的原则,力求突破创新,全景式梳理和呈现大岭山红色文化脉络。期望通过《红拓》这部纪录片让大岭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借助电视表现手法走入更多人的眼中、心中,成为铸魂育人的源头活水。

据悉,纪录片《红拓》拍摄周期一年,将于2023年广东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前夕摄制完成。

9月23日,红色纪录片《红拓》举行创作方案意见会,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韦玲、科长黄勇胜,大岭山图书馆馆长王景发,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黄梦妮,与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红拓》主创人员一起座谈研讨,以便更好呈现大岭山红色文化历史。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