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聘于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天后,11月3日上午,傅莹在广州黄埔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亮相,并发表演讲。
这场论坛汇聚了来自政界、传媒界、学界、企业界的100多名嘉宾参与,包括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国际金融论坛、中美清洁能源论坛、《财富》、经济学人、福布斯、BBC等国际知名媒体和智库专家。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外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也是相当令人苦恼的。”傅莹说。
有过外交部副部长、驻大国大使、全国人大发言人等经历的傅莹,被称为“铁娘子外交官”,在外交场合,她多次横刀立马舌战群雄,发出了响亮却不刺耳的中国声音。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在这次演讲中,面对美国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傅莹就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词“资讯赤字”。
傅莹在论坛上演讲
这场论坛在广州黄埔区拉开帷幕。黄埔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示范窗口,是彰显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生动范例,“黄埔”两个字,本身就是一张世界性的名片。
在演讲中,傅莹表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成为在世界位居第二的大经济体,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的改变,中国学生也更加自信。同时,在世界舆论场上,中国是热门话题,对关于中国的信息需求不断上升,正面评价很多,负面意见也不少。
“外界重视中国,首先是看到了中国人取得的成就,从而承认中国这个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是,外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也是相当令人苦恼的。目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当中,就有相当大的误解和偏见的成分。”
傅莹表示,美国人很少能听到和看到中国人系统地讲自己的世界观和国际理念,比较流行的是美国人写的书和文章,描绘中国如何怀揣一套“秘密战略”,注定要与美国争夺天下。
长期以来,在国际知识和信息库里,源自中国大陆的资讯相对匮乏,更谈不上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英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但多是民国时期和之前的出版物。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书架上摆放的杂志,多来自日本或者中国台湾、香港。美国的媒体几乎天天提到中国,但来自中国的声音并不多。
在傅莹看来,外界关于中国的“资讯赤字”是存在的。而信息的缺乏往往导致媒体和公众依循旧的逻辑去推断今日中国,政客也容易在不完整的资料基础上构建关于中国的立场。如果我们对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释和说明,如果出现关于中国的重大的指控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对冲,就可能积累成更大的问题。
诚然,在这个充斥了大国之间打打杀杀历史的世界上,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难免引发外界的猜测、质疑甚至误解。如何超越长期以来我们与其他国家存在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利益差异,如何以让外界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阐释自己的意图和作用,如何让我们的声音出现在所有有需求的地方,在这些方面,我们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善的地方。
演讲中,傅莹接连设问:能不能有更多中国人写的好书、好的视频音频资料被翻译出来,向外部世界传播?能不能在所有关心中国问题的论坛上有中国人去介绍情况?能不能在所有愿意采访中国人的媒体上有中国人去发表意见?能不能有一天,但凡是涉及到中国的事件和问题,第一个向国际社会提供一手信息的是我们自己?
傅莹表示,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国际传播,让中国故事在美国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传播,化解外界的误解和偏见,减少阻力和障碍;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知识、信息和政策能够通达国际社会,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摸索,认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吃透党的方针政策,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自身能力建设,成为中国新一代成功的传播者。
附演讲原文:
我最近去索契出席瓦尔代俱乐部的年会,几乎每个议题的讨论中,都会提到中国,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有人问到中国的观点或者是作用。其实不仅是在瓦尔代,在国际上的各大论坛、各大媒体上,中国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在世界的舆论场上,对关于中国的信息需求不断上升,正面评价很多,负面意见也不少。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也承认,中国取得了成功。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和有力领导下,在各级政府持之以恒的推动下,在中国人民40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中,中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成长为在世界位居第二的大经济体。世界各国不仅看到中国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和公路,更看到了中国人的改变,看到了他们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多知识技能、更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
我在美国沃顿商学院出席留学生举办的中国论坛时,见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对未来满怀希冀。在国内出席大学活动时,在地方访问期间,我也接触过许多年轻人,他们成长在更高的知识平台上,对外部的世界更为熟悉,有着新一代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和舒适感。
有一次我在华盛顿与几位美国记者辩论,他们对中国有许多批评,我努力解释和说明,但双方都很难说服彼此,有点疲惫。最后,一位美国记者说,中国年轻一代更了解世界,将来或许会改变。随同的有一位留学生临时助手,我说,那你问问下一代?记者转身问他,在美国这么久,相比较之下,你不觉得中国问题很多吗?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在中国的时候,看到的问题很多,在美国生活,也发现有很多问题。所以,我想的更多的是,将来怎样努力去解决问题,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位年轻人的话对我们双方都有启发。而且,这样简单的表达在提升中国形象上的功效胜过连篇陈述。
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我们面对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家庭和个人组成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也是由许多个体来构建和诠释的。中国2017年有1.2亿人次出国旅行,每个人都是中国的一块牌子,都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我们有好的方面,也有不那么好的时候,但这都属于我们成长的脚印。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太可能超越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处于今天这个阶段,人的真实故事是国家形象的基础。最近崔天凯大使在美国为纪录片《善良的天使》观影活动致辞时,讲到了“小人物”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整个中国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可以说,外界重视中国,首先是看到了中国人取得的成就,从而承认中国这个国家取得了成功。
但是,外界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也是相当令人苦恼的。目前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当中,就有相当大的误解和偏见的成分。美国最大的担忧莫过于,中国发展强大起来后,将在世界上追求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要抢夺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椅子,用中国的制度和方式统领世界。美国人很少能听到和看到中国人系统地讲自己的世界观和国际理念,比较流行的是美国人写的书和文章,描绘中国如何怀揣一套“秘密战略”,注定要与美国争夺天下。
美国人习惯于霸权思维,对别的国家进行主观臆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麻烦的是,美国许多普通人对中国的认知正越来越被这种虚妄思维所影响,国会和决策层也有人试图据此判断和预设对中国的战略和政策。这样下去,难免给我们的国际合作和复兴大业带来阻碍,给改革开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和面对挑战,首先是继续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终归要看对自身问题解决得如何。美国焦虑的根源也是内部问题,无论是在党派纷争上,还是在财富的分配上,乃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美国都进入困难的调整阶段,这些年战略透支带来的内伤需要时间调养。美国试图向外甩锅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中国也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也需要通过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去克服。
同时,正如这个论坛所聚焦的,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化解外界的误解和偏见,减少阻力和障碍。中美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双方的分歧和在大国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想躲也躲不开。重要的是,如何使彼此的认识建立在客观和理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国际传播,让中国故事在美国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传播。
长期以来,在国际知识和信息库里,源自中国大陆的资讯相对匮乏,更谈不上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英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但多是民国时期和之前的出版物。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书架上摆放的杂志,多来自日本或者中国台湾、香港。美国的媒体几乎天天提到中国,但来自中国的声音并不多。
外界关于中国的“资讯赤字”是存在的。而信息的缺乏往往导致媒体和公众依循旧的逻辑去推断今日中国,政客也容易在不完整的资料基础上构建关于中国的立场。如果我们对有些问题不能及时解释和说明,如果出现关于中国的重大的指控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对冲,就可能积累成更大的问题。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他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我国对外叙事的意识和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硬件也不断完善,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同时,中国在不断变化,世界也在不断变化,中国与外界相互观察的视角也在发生变化。中国要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首先需要让外界充分和准确地了解自己。
为此,我们需要让自己的知识、信息和政策能够通达国际社会。例如,能不能有更多中国人写的好书、好的视频音频资料被翻译出来,向外部世界传播?能不能在所有关心中国问题的论坛上有中国人去介绍情况?能不能在所有愿意采访中国人的媒体上有中国人去发表意见?能不能有一天,但凡是涉及到中国的事件和问题,第一个向国际社会提供一手信息的是我们自己?
总之,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在座有许多年轻人,你们有更好的知识基础,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你们面对的是更大的国际舞台,世界期待着你们的声音。希望大家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摸索,认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吃透党的方针政策,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自身能力建设,成为中国新一代成功的传播者。谢谢。
责任编辑:陈赞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