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推广深圳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经验

发布时间:2022-06-04 23:18:28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粤环宣) 近日,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消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在解决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等热点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厅根据副省长孙志洋的批示要求,将深圳市的典型做法发给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

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2017年以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根据人民群众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和办理人大重点建议为抓手,联合发改、规划、公安、文体、交通、住建、水务等部门,通过加强噪声立法、制定技术规范、出台管理文件,全面提升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1993年12月颁布《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历经一次修订和四次修正,2018年和2020年重点针对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监管作出三次修正,明确了噪声治理原则,细化了处罚条款,完善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的监管职责,措施得到有效落实。2021年修订《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建筑施工噪声监管职责,将超时和超标违法行为纳入按日计罚,并提高了处罚金额。

2018年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的若干规定》,2020年颁布实施《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403/T 63-2020)》《道路声屏障建设技术规范(DB4403/T 62-2020)》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噪声治理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

根据近年来噪声治理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最新要求,结合市人大重点议案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噪声扰民治理的重点建议办理方案》,在全省率先编制《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2-2024)》,按照规划“源头管控——现状治理——持续监管”的思路,不断完善并强化噪声监管机制,从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噪声治理体系和防控能力建设、声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四个维度提出系列目标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并逐步实施,全面提升全市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届全会精神、生态文明方针,深圳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按照先行示范的标准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研究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树立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建立长效机制的牢固理念,切实做到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深圳工地噪声“远程喊停”,开创环境噪声监管执法新模式

建筑施工噪声一直是群众反映的重点,也是执法的难点,相关投诉居高不下,传统治理方式限于人海战术又困于执法力量不足。深圳市坪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解决法治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创立工地噪声污染治理模式,科技赋能“互联网+”监管执法,推动噪声扰民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面对工地噪声扰民的严峻形势,在基层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深圳市坪山区开创了“远程喊停”新模式。

2020年4月,深圳市坪山区创新工地噪声监管“远程喊停”新模式,借助科技手段为环境监管赋能,对在建工地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破解建设项目超时施工噪声扰民投诉剧增难题。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初期选定10家投诉量大的重点工地开展监管试点,分别建设1套多参数一体化监测设备和1套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安排专人以“监控中心监控平台+手机APP平台”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施工单位超分贝施工或超时施工,立即核查企业是否提前申报施工许可,对未取得许可仍超时作业的施工单位进行“远程喊停”,及时制止工地违法施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远程喊停”监管过程中部分工地仍继续施工或间歇性停工后又复工的情况,通过搭建实时信息反馈平台,对“屡喊不停”的工地实施“点穴式”精准执法。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推广“远程喊停”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了“远程喊停”重点监管对象的全覆盖。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根据环境信访数据显示,2020年4月新监管模式实施以来,坪山区当月就成为全市唯一环境信访投诉量环比下降的行政区,下降幅度达15.1%,辖区内10家被投诉频率高的工地每月噪声投诉总量从179宗降为22宗,降幅87.7%,其中,6家工地的噪声投诉数量从“两位数”大踏步迈进了“个位数”,其他工地噪声投诉量均保持在个位数水平,全区工地施工噪声投诉数量呈断崖式下降。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必须结合本部门本地实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善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线上监控+线下执法”高效联动,借助建设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优势,有效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改善本地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设置噪声监测显示屏,给广场舞噪声“亮红灯”

广场舞因不受场地、舞种等限制,且能够强身健体,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逐渐流行,并形成了特有的“广场舞文化”。但广场舞噪声也逐步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由于室外开放式噪声存在超标取证难的问题,深圳市盐田区主动作为,寻求新思路,借助信息化展示来提醒市民不文明行为,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市民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由于广场舞持续时间长,参加人群多,音响声量大,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居民产生影响,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也随之显现,噪声扰民信访投诉量居高不下,负面事件频繁发生。虽然《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已明确了文化娱乐活动产生噪声行为的相关罚则,但鉴于广场舞活动点多面广、参与群众多、处罚证据采集难等客观事实,有关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处罚,且过度使用处罚权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盐田区政府积极谋求新思路、新办法,在辖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户外广场噪声监测显示屏,通过宣传引导、警示教育等“柔性执法”措施管控广场舞噪声污染。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2014年12月,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在海滨栈道、东和公园、桥东文体公园3处广场试点设置广场舞噪声监测显示屏系统,当设置在广场上的噪声监测设备监测数据达标时,显示屏将以绿色显示当前分贝值;当监测数据超标时,则以醒目的红色字体闪烁提醒(亮红灯),进而提升市民自发性降噪素养。收到良好效果后逐步在全区设置18个广场噪声监测显示屏系统,通过科学布设点位、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巡查检修等手段基本实现辖区广场舞活动场所全覆盖,进一步规范管控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

据统计,自建设广场舞噪声监测显示屏后,盐田区关于广场舞噪声扰民投诉信访案件大大减少,广场舞噪声年投诉量较建设噪声监测显示屏前相比下降了38%。噪声监测显示屏在实时显示的噪声分贝值的同时,还滚动显示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关法规及温馨提示语(宣传标语),起到宣传普法的效果,获得群众一致称赞。

要主动适应时代进步带来的挑战,正确认识到广场舞等新形态的出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广场舞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产品,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深圳市在保障跳舞群众合法权利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寻求新思路,由文化部门制定广场舞相关指引,发挥街道、社区巡查、劝导作用,辅于噪声监测新技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广场舞等活动的健康发展,引导并提醒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养,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并做到科学管控广场舞及其他活动带来的噪声污染。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