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广东将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2-06-02 14:36:05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会现场 粤新办供图)

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张雨碟 报道) 为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6月2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专场。邀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省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何巨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超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杨淑鹏,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赖茂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发布会由省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邓鸿主持。

(发布会现场 粤新办供图)

朱超华表示,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根据省委“1+1+9”工作部署,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广东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有效增加科技人才供给。省委省政府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实施高等教育系列内涵建设工程,并引进一批港澳高水平大学在粤合作办学,全省高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有160所,其中11所高校入围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国内地前100名,8所高校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3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全省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408.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45万,硕士研究生14.8万,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占总量的80.35%和62.32%,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

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应用型高校。根据广东省“双十”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支持与科技强省建设紧密相关的理工类学科专业,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目前,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相关的139个学科纳入省级重点建设行列,占重点学科总量的69.5%;与“1+1+9”重点任务相关的学科共148个,占重点学科总量的74%;每年新增普通本科专业基本保持50%以上为理工农医科,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占比达39.97%。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理工类相关专业在校生数占总数的49%。

全面深化科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省高校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和科产教融合,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全省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领域方向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导研究生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加快推进“新工科”改革,深化科产教融合改革,立项建设 65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20个省级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全省本科高校建有173个产业学院,覆盖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40多个产业领域,其中81.5%的产业学院直接服务于“双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计划,推进产教全方位深度融合,全省已成立区域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80个,实体化运作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24个,近80%的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

(发布会现场 粤新办供图)

高校是建设科技强省的重要支撑力量。广东省教育厅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深度融入并有效支撑区域创新体系。

着力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夯实创新根基。自2015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建设高校找准短板弱项、切实提高建设成效。在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学位授权审核中,广东新增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3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3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增量均居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广东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00余项,一大批制约广东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筑牢创新支点。围绕区域发展重大需求,推动高校集聚合力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近年来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建设的广州实验室正式运行,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高校牵头建设广东省实验室或分中心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4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20家,培育并支持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增强高校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做强创新“杠杆”。支持高校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先后实施青年科研人才境外培养、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等人才工程,培育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组织学科类型相近的高水平大学选派高水平人才团队,对粤东西北地区高校进行对口帮扶,促进受扶高校人才队伍提升水平。完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相互聘用各类人才,推进人才资源共享。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创新链条。推动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岗位,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将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技术的转化、科技服务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应用研究的重要指标,把专利创造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业绩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与佛山市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近三年,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近500个,承担企事业委托课题超过2万多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万多个。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