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合作区前期防汛工作成效初显

聚焦重点,补齐短板
发布时间:2022-05-14 12:43: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刘心宇)5月10-13日,珠海市迎来今年强度最强、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横琴各部门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面对此次强降水,合作区各部门对以往容易发生水浸点和地质灾害的地区提前采取防御措施。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政府横琴办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防指挥部总指挥聂新平连续三天组织召开三防指挥部防汛工作调度会议,对如何做好防汛工作作出部署。并要求对合作区三类重点区域即横琴深井二线通道、横琴大桥下十字路口、以及横琴9条自然村加强预先防范。

截至5月13日14时,合作区三类防汛重点区域全部处于正常状态,排水、巡查等防汛工作有序进行。

多项治理措施并举 守好横琴深井二线通道

横琴深井二线通道位于大横琴山西北侧,以往遇到强降水,山水下流会汇入山脚处的截洪渠,但关口南部靠近山体的工地施工影响到截洪渠工作,导致去年“狮子山”台风期间关口被淹。12日上午,横琴深井二线通道各车辆通道照常运行,地上未见明显积水。通道东侧,一条大约1.5米高的人造土坝牢牢守护着这里的安全。

“这是我们新修建的截水坝。”珠海供排水管网公司副总经理邹秋云介绍道。自从发现工地施工会影响截洪,合作区着手对此处进行治理。治理内容包括新建DN800市政雨水连接管、检修雨水口,并沿关口另修建截洪沟和截水坝。此次遭遇暴雨,山水可以沿截洪沟汇入市政雨管道,不再对关口产生影响。

汛期前抢建排洪沟 大桥下低洼处再难积水

横琴大桥下的十字路口,也即环岛北路与环岛东路交汇处。此处地势低洼,离小横琴山较近,雨势大时,四方水流就会在这里汇集,形成水浸点。12日,横琴大桥下的十字路口一切正常,未见水浸现象,不远处还有一辆抢险备勤设备正随时“待命”。

“今年3月底,珠海水控集团有限公司在汛期来临前沿山体修建了一条简易排洪沟,山水沿着排洪沟流出,横琴大桥下的十字路口就不容易积水。”邹秋云说。另外,横琴大桥下的低洼处都安排了防汛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

精准预判加提前防范 各村落暂未出现灾情报告

横琴村落大多依山而建,且地势较低,下雨使土壤松软,容易产生由洪涝引发的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横琴9条自然村中地势最低的是下村,地势比平常路面低大约1-2米。12日当天,下村路面干净清洁,未见大面积积水。据邹秋云介绍,去年“狮子山”台风来袭时,天沐河水位暴涨,导致下村排洪沟里的水无法排出,下村水泵排水力度不足,整个排洪沟的水就开始向外溢出。而因为这次有了前期预判,提前对天沐河水位进行了调蓄,因此并未发生灾情。

三塘村村委会门口至雨水花园,均为辖内重点易积水区域,但三塘村当日并未发现有明显积水,排洪河水位处于警戒水位以下,运行正常。“自接到暴雨预警信息,我们立即制定三塘村居民小组三防应急预案,由村干部和志愿者组建了一支10人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三塘村党支部支书记陈建生介绍。

目前,三塘村村内三防应急防御工作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巡查走访低洼易浸区域、临坡区域,通过居民微信群、电话的形式告知防汛信息和通知,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及时做好防洪、防水浸、防地质灾害等抢险准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开展抢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村内四处未发现明显积水道路,三叠泉下新筑的截流闸发挥了精准防范作用。”陈建生说,“暴雨期间,水利部门会提早关闭闸门,防止山水倒灌。”

除了截流闸外,在村口,一台深蓝色的移动抽水泵车正“紧盯”着排洪河的水位变化,一旦水位高于警戒水位0.8米,抽水泵车就会自动运作。同时,转角处的泵站,另设有两台固定排水泵车,并有两名值守人员时刻关注着泵车的运行情况,以确保排水畅通。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自然村防洪防灾体系,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开展了村居清淤工作,完成全区10条村居管网清淤,以及村内排洪渠清疏,进一步提高村居排水能力。另外,横琴各社区还对去年出现滑坡的地方进行山体加固,并在5月9号、10号对横琴9条村靠近山体的居民进行转移。截至13日上午8时,横琴全区转移低洼地临险人员57人,暂未发生水浸现象,暂未有灾险情报告。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