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陈伟赞 通讯员粤文旅) 由惠州市博罗县文艺志愿者合力创作的《凤鸣乌坭湖》等9首优秀村歌,近期发表于国家级音乐类刊物《歌曲》杂志,成为惠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又一突破。《歌曲》杂志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博罗村歌专栏的发布,为全国村歌创作做出了重要探索。
2018年年底以来,惠州市博罗县创新开展“一村一歌”精品工程,创作了近200首“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村歌。今年,博罗县文艺志愿者计划再创作60首原创村歌,力争尽早实现村歌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创新载体:村歌成村民心中的“家歌”
乡村振兴,既要凝心,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要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1月24日,惠州市博罗县召开委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推动村歌巡展系列活动,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展现形式,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博罗县规模化创作村歌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18年。这一年的年底,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博罗县启动了“一村一歌”活动试点,开始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为部分行政村创作村歌。
一首村歌就是一个村的荣耀,传唱村歌,就是对着力推动本村发展近200多年的三黄胡须鸡养殖产业的最好宣传。实践证明,文化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经过实地走访创作出的村歌《风鸣乌坭湖》,让三黄胡须鸡“一声东方亮”,唱出村民靠养殖三黄胡须鸡发家致富、建成小康,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乌坭湖好风光,红旗高高扬,向着中国梦的阳光,奔跑在春天路上。乌坭湖好风光,凯歌高声唱,迎着新时代的步伐,再创新辉煌”……贴近民心的歌词,唱出老百姓对党无限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日日唱,天天唱,成了乌坭湖村村民心中的一首“家歌”。
歌曲《风鸣乌坭湖》创作发表后,先后被多家国内权威媒体转发,并荣获广东省“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赋能振兴:文艺志愿者创作近200首村歌
在博罗,一首首带着泥土芬芳、浸染时代气息的村歌,或高亢嘹亮,或婉转动听,唱出了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传达着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村歌等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文艺志愿者的支持和帮助。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明确,鼓励音乐工作者、音乐企业、音乐院校、音乐类行业组织等深入乡村采风、展演和对接帮扶,加强对乡村传统音乐的创编、提升,创作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
在惠州市博罗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博罗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教育局、县文联全力推动,迅速组建了一支由中小学音乐老师为主体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博罗县横河镇嶂背村是惠州唯一的畲族行政村,村民大都保留着使用畲语的传统。村民特别希望通过村歌创作,更好地促进畲语及畲族文化的传承传播。为此,文艺志愿者在谱曲时反复推敲,不仅创作出畲语演唱版本,歌曲中也保留有大量的畲族小调风格,旋律悠扬欢快。如今,根据博罗县各村文化风俗,已创作的村歌语言涵盖了客家话、粤语、普通话、畲语等,每一首村歌都独一无二,为乡村文化振兴赋予新动能。
博罗县已就“一村一歌”申报广东省2022年度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今年“五一”期间,系列广播剧《罗浮盛开文明花之寻找最美的歌》将在广东省广播电台上线播出。关于博罗县“一村一歌”的长篇报告文学《村歌唱响新时代》也正加快创作中,预计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出版。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