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侨都江门 醉美乡村”棠下镇良溪古村落

发布时间:2018-10-27 00:48:2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报道) 10月26,“侨都江门 醉美乡村”大型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棠下镇良溪古村落。来自中央、港澳、广东全省的30多家媒体齐聚江门,相约“侨都江门 醉美乡村”。本次采风活动,将串联江门三区四市最有特色的乡村精品线路,聚焦江门生态文明和乡村旅游建设成果和特色,是该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江门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一次创新活动。

棠下镇良溪古村落

棠下镇良溪村,位于蓬江区棠下镇北面 ,约2公里,与鹤山雅瑶接壤,面积有7.56平方公里,常住村民有1642人,506户。良溪村开基久远,北宋时已有谢、龚人氏居住,在南宗绍兴元年(1131年)有罗氏贵祖,带领97户不同姓氏人家,从南雄珠玑巷辗转徙至,繁衍生息,至今873年。聚散随缘,迨至近世,村子里谢、龚人家只有极少数人,罗氏成了良溪村人口最多的户数。

良溪村出过不少名人,如南宋末有罗贵祖,清代有道光六年进士翰林“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池;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解元罗天池的弟弟罗芳;中义大夫罗奇生;武德骑尉四川卫守武举罗始麟及近代画家罗卓;现代原国民党中央委员罗光海、原广东省府办公室主任罗共鸣等,村中共有100多人考取功名。村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清代到建国初期的建筑,有贞节牌坊1座,祠堂2间,五部堂一间,韫石堂,雕楼2座,护村墙,名人故居4间,古民居若干座等。

贞节牌坊位于良溪良中,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具体出处尚待考究。牌坊建在良中一条通往良东村的小巷旁,高约4米多,宽3米多。牌坊中间有小拱门,宽1米,高2米,牌坊由红砂石及青砖砌成,正、背面中央最高处有红砂石浮刻“圣旨”“恩荣”两字,还有两块石均浮刻有“节孝流芳”四字,左右两边刻有“乾隆元年丙辰冬吉日立”“旌表节妇罗门吴氏”上下款。另外,牌坊“恩荣”左右两边印刻着“端”“南”。牌坊的顶部是用砚壳灰浮塑的整齐边花,古牌坊前有一堵青砖围墙和一扇门,据说是其后人子孙为保护牌坊所筑,约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筑,牌坊前巷中原有门闸,文革时已拆除。

罗氏大宗祠是良溪村现存的2间罗氏宗祠,以青砖石脚形式建筑,其中美轮美奂的罗氏大宗祠,是良溪最大的祠堂,也是罗氏的总宗祠。罗氏大宗祠占地面积为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始建于康熙(1707年)46年5月,咸丰10年重修。为砖木结构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三进,建筑结构为硬山式,山墙搁檩,抬梁式木结构,前后三进皆为13架梁,层面船脊布瓦,绿琉璃剪边。该祠体量较大,饰件和构件保存较完好,且祠内有碑文详细记载始建年代和重修年代,对研究江门地区乃至岭南建筑及地方文化源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罗氏大宗祠,2004年已被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韫石堂在良溪村北,是良溪村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清末建筑,在良溪古建筑民居群内被誉为建村的典范。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长30米,宽25米,整座建筑以民居型建造,厢房多个,有30多个房门,几乎每个房有2个门,房房相通。韫石堂建筑以青砖瓦顶木为结构,屋内设计建筑安排合理。中央大厅的屏风及左右房门都镶着五彩透光的满洲玻璃,屏风、窗棂及屋内天花都采用木雕;有花、果、鸟、虫等饰件和构件,都用金铂片镶着,虽然时间已过去了百多年,金铂片还是那么闪闪发光。从进门后的屏障到大厅的屏风、神阁和每个房内的天花板,连续不断的木雕,可以看得出当年韫石堂主人那富甲一方的奢侈生活。

雕楼、护村墙是良溪南北的两个进出入口,都有一座雕楼,南的叫镇南楼,北的称镇北楼。雕楼用水泥、砖石砌成,呈圆柱形,高6米,墙体厚50厘米,两座雕楼耸立在村的南北进出口的闸门旁,雕楼约建于民国初。村民为了防范外来的骚扰,使用了多种护村的办法。工程最大的要数村后半山腰连绵不断随山形而建的护村墙,墙厚50厘米,高2米,长约1公里,至今留下来未塌的有600米长,墙体用砖、石砌成,留有箭孔。据说曾有外村村民想来良溪掠夺、闹事。村中派人分守入村口和护村墙,使他们未能得逞,所以村中建筑几百年来几乎没有受过什么破坏,依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