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党建领航 谋篇布局,打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潮阳样板”

发布时间:2022-05-05 13:43:19 来源:中国报道

陈伟深 摄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通讯员潮阳宣) 近年来,汕头市潮阳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精心谋篇布局,抓实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截至目前,该区共建成“四好农村路”192.8公里,273个村(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投入资金4.85亿元,谋划驻镇帮镇扶村“五个提升”项目310个;潮阳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2.26亿元,丝苗米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动投资15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投资10亿元的汕头农产品电商批发商贸城项目加快建设。4月25日,汕头市在潮阳区海门镇召开首场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推广“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经验做法。

以“党建+”破题开篇,绘就乡村振兴“施工图”。区委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主线,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工作会、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村(社区)“两委”换届后,潮阳区委书记柯延鹏同志第一时间主持召开该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分析研判会议,推动区、镇、村三级书记“面对面”分析研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势。区委组织部专门制定《潮阳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建强基层堡垒、干部能力提升、党建结对共建、党员示范引领、人才下乡助力五个方面内容,谋划开展“乡村振兴先锋引领”活动,2022年重点在全区打造十个党员带富示范基地、储备百名优秀年轻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做好千名党员纳新、万户农村党员户挂牌亮承诺等工作,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在此基础上,区委坚持高站位谋篇布局,规划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国道324线美丽乡村风貌带,辐射带动全区乡村振兴。其中,“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计划投入18.8亿元,结合示范带内8个村(社区)的空间分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等特点,分期建设集风貌提升、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双核”(乡村风貌核心+渔港经济核心)“两线”(交通主干道轴线+滨海田园景观线)“五区”(农村体验区+大湖文化区+红色文化区+农耕文化区+综合服务区)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潮阳样板”。

陈伟深 摄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撬动乡村振兴“红色支点”。区委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提升镇村基层组织力为抓手,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织密基层“组织网”。深化基层党建规范化创建活动,全面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整合基层治理“一张网”,全区273个村(社区)设置1272个党建网格,全部实现党组织覆盖,全方位布点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以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振兴精细化、常态化开展。

二是选好农村“领头雁”。深入实施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素质提升工程,先后动员55名在外经商能人、复退军人、大学毕业生回村(社区)任党组织书记,高质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每年组织一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其后备干部全员培训,选派193名村(社区)书记及后备干部参加汕头市学历大专班学习,不断提升村级干部队伍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全面铺开村(社区)青年人才“先锋培优”工作,在各镇(街道)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党员,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源头活水”。结合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33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推动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三是打造共建“新引擎”。深化“双百结对共建”党建工程,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66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90个企业党组织与273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全面激发“党建共建”红色引擎新动能。区委组织部联合潮阳农商银行党委开展“党建结对共建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推动13个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分别与潮阳农商银行党委、潮阳农商银行一级支行党支部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协议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互进、同频共振”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良好工作格局。

强化基层服务保障,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区委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优势,全力护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是激活党员“红色细胞”。深入开展党员先行系列活动,引导党员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中心工作、融入群众关切,先后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6050场次、28.2万多人次。谷饶镇组织各村(社区)对闲置、零散小块荒废边角地进行除草、平整,打造100个“党群连心惠民小菜园”,由党员干部带头认种管理,收成的果蔬无偿捐献给村里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以看得见的实效赢得群众认可。

二是构筑党群“红色磁场”。积极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投入财政、党费资金2350万元,推进27个重建新建和改建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其他59个规范提升、187个整体优化。结合“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建设,对示范带内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在沿线一些人流密集、交通便利,且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配套建设若干个接地气、暖人心的村(社区)党群服务站,着力构建“1+8+N”(1条示范带,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阵地布局。同时,计划继续推动1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并在面上其他镇(街道)延伸打造14个党群服务站,构筑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磁场”。

三是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继续提高村(社区)办公经费补助和“两委”干部岗位补贴标准,区财政每年增加投入600万元,实行村(社区)“两委”干部绩效奖励,完善正常离任村(社区)“两委”干部生活补助制度,激发村级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热情。加大力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21个完成建设的扶持村年均增收5.6万元,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