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穗科宣)近日,广州市召开“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会。《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主要城市先进水平,创新之城更加令人向往,成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先行之地、国际科技赋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之都、全球极具吸引力的高水平开放创新之城。
据悉,“十三五”期间,广州科技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广深港”创新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两年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4位,国内城市排名上升至第4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列入国家专项规划,有力支撑南沙科学城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可燃冰试采、天河二号超算应用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水下机器人亮相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5G基带处理器CPU内核芯片”等多项成果在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隆重展出。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持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支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支撑作用。建强建实“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广州实验室建设服务保障,建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和研发基地,集聚更多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研究机构,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协同推动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发展。健全鼓励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持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和粤穗联合基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争取得一批从“0”到“1”的突破。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储备。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主动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持续攻关,推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力争形成更多硬科技攻关和国产代替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与激励制度,建好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华工、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使技术合同成交额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加大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科研攻关和成果应用,探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实施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技术攻关,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支撑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人才。优化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用好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改革成果和海交会等重大平台,“成建制、机构化”汇聚全球顶尖战略科技人才和团队,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建立“认定”“遴选”“择优”并重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体系,完善人才分层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战略科学家负责制,赋予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人才“无事不扰”保障机制,实施“人才首席服务官”制度,推动人才服务与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应用场景资源精准对接。
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科技企业服务品牌,梯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用好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力抓“投早”“投小”,进一步发挥科技信贷作用,实施科创领头羊工程和科技金融特派员赋能行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深入落实“链长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关键瓶颈,强化技术供给,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天然气水合物等未来产业技术储备,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科技创新孵化育成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引导孵化载体向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把“要创业来广州、要创新到广州”叫得更响。健全政策决策落实机制。落实《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完善科技创新决策制度,组织对已出台政策进行评估,及时优化调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探索科研任务形成新机制和项目组织实施新模式,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包干制”等制度。出台“负面清单”2.0版,加快建设“广州科技大脑”,让科研管理更好为科研人员服务。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创新合作区,深化“一区三城”与大湾区各大载体联动。探索大科学计划的发起、组织、运行、管理等机制,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小蛮腰科技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