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广州黄埔长岭:“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发布时间:2022-02-21 17:17:15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焦婵娟 范敏玲) 长岭街道位于广州东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0%,生态绿地占到80%,是黄埔区知名的“森林氧吧”。近年来,黄埔区长岭街道加强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整体统筹规划,守好古树文物保护底线,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模式留住乡愁,全方位多角度讲述着“山水长岭”的文化故事,走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家门口的运动公园,传承几代人回忆的红茶园,纳入电子地图的古树,68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见证了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紧密融合,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欣喜不断。

长岭街道落实古树名木“树长制”,保护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李剑锋 摄

见缝插绿,打造家门口的绿色健身房

冬日早晨,空气虽然有些冷,但长岭运动公园却是一片欢乐祥和:几位大姐卖力地踩着动感单车,公园跑道上,年轻妈妈正带着孩子玩耍。

“我每天都来,白天锻炼身体,晚上跳广场舞。人还不少,周末如果来晚了还要排队。”正在运动的李阿姨说,她退休后就搬到长岭居住,早些年这里交通和生活配套确实有点跟不上,但近几年变化很大,她越来越喜欢住在长岭了。

长岭运动公园面积不大,却是“五脏俱全”,不仅有扭腰器、转盘、健骑机等社区公园常见的健身器材,还设有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较大型的运动设施。园内还配备建设了生态公共卫生间,包括洁净的洗手台、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坐便器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满满的人文关怀。

“我们建设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规模都很小,投入也不大,但社会效果却非常好。”黄埔区长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凯介绍,长岭运动公园于2021年7月建成,该地块以前是堆放建筑废料的闲置绿地,通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街道对该地块进行景观改造提升,总投资约300万元建设了运动公园,如今公园成为附近群众家门口有温度的休闲运动场所,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有大爷大妈跳舞时的其乐融融,还能看见年轻人扣篮发球的矫健身姿。

近年来,长岭街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做好城市“绿色”发展文章。除了长岭运动公园、健康公园、植树公园和绿色记忆广场4个口袋公园陆续建成以外,今年春节期间,面积达326亩的长岭现代农业公园一期也开门迎客,游客可以逛公园、拍照赏花、打卡小火车,该公园连续几天在抖音游玩排行榜排名前列,被广大网友推选为广州市亲子公园推荐目的地。

而在去年建成的68公里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步道——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早已成为市民熟知的“网红”步道。这条步道犹如一条绿色珠链,将黄埔区北部的山水景观、人文村庄悉数串起,成为户外运动者休闲好去处。近日,6公里广汕路自行车骑行绿道也建成贯通,骑行爱好者们可在山林间感受畅游的快乐。

讲好“古树故事”,古树名木全部纳入电子地图

在岭头社区,几棵贴着二维码标识的大树引人注目,树木根枝粗壮,即便冬日也是绿叶茂盛。林间空气清新,让人感觉非常舒适惬意。

“这几棵树是看着我们长大的,小时候没有电风扇,夏天中午我们带着凉席和小板凳来这里睡午觉,非常凉快舒服。到那棵龙眼树结果的时候,树上都是摘果子吃的小朋友。可以说,这几棵树守护着我们几代人,我们也要好好守护它。”在长岭生活居住了近50年的胡艳玲动情地说。

长岭街道不仅山青水秀,也是古树名木群落聚集地。目前辖区挂牌古树达898棵,包括荔枝、秋枫等在册古树名木,数量占全市总量9%,它们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

为守护这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黄埔区落实古树名木“树长制”,将辖内古树全部纳入黄埔区古树名木电子地图系统,实现24小时监控;制作历史文化保护对象地图,所有城市更新项目均完成历史文物、古树名木保护专章的编制论证,传统建筑“一处一档”,专人管理,辖内如果发现危险情况将及时发出预警。

目前,长岭街道启动了“长岭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修复行动”,实施“古树故事”项目,依托辖内东江纵队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挖掘出古树名木与之相关的故事,拍摄村民口述视频。人们不光可以通过树名牌认识古树,更可以扫描二维码,读懂古树背后的历史。

留住乡愁,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新模式

在岭头红茶园拾阶而上,整片茶山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沿途茶树绿意盎然,从绿叶挑出一片嫩芽放入口中细品,微微苦涩后丝丝回甘,一股新鲜的茶香回荡,这里就是知名红茶“黄埔红”岭头红茶的原产地。

“这些茶树都有五六十多年历史了,别看它个子不大,但它根粗壮,是棵老树。这里也是当年知青和岭头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锄一锹在岭头农场开垦的千亩茶园,承载着那一代人满满的回忆。”胡艳玲说。

“黄埔红”是原生态岭头红茶,1959年开始种茶,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多批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岭头农场大规模种植茶园。得益于本土古茶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岭头红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汤色红艳透亮,香气浓郁持久,声名享誉。

“当年的知青在这里挥洒汗水,和我们岭头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伯伯当年在茶场工作,认识了来这里当知青的婶婶,他们时至今日都非常怀念在这里的生活。”胡艳玲说,十多年前,出于对家乡的情怀,她加入到茶园建设中,希望能让岭头红茶重现当年盛名。目前,黄埔区引进了刘仲华院士领衔的团队,以“院士指导+高科技+基地”为模式,在岭头茶园打造高端茶品牌乡村振兴项目。

“尊重历史、尊重民俗、尊重群众需要,就会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沈凯说,围绕知青农场的历史,长岭街道打造了“知青岁月馆”党建特色阵地,得到了原农场职工和知青群体的热烈回应,几乎每周都有老知青们相约回到社区参观,并感谢街道对一代人劳动付出和青春历史的尊重。

见山望水留乡愁。近年来,长岭街道通过“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模式,在保留“农业、农村”本底的基础上,积极宣传本土民俗文化。除建设知青文化园,还打造了黄麻乡村振兴工作站、绿色记忆广场、云山秋月微总部基地及美丽乡道等“金字招牌”。“我们还成立了清山护林、醒狮文化、国家步道等47支特色党群服务队,辖内双报到党员积极参加整改工作特色服务活动,每次报名都是‘秒光’。”沈凯说,党员们积极亮出身份,与群众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街道各项工作都有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