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莞统宣)1月27日,从东莞市统计获悉,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东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6”工作安排,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根据广东省地区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体现出东莞经济量的提升、质的提高,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历史性迈入全国万亿GDP行列,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
从“量点”看,供需两端齐发力,经济基本面进一步巩固
从供给侧看,工业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势好于全国、全省。“专精特新”、“倍增计划”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专精特新”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2%,“倍增计划” (含名誉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0%,增速均领先全市平均水平。千亿、百亿企业再添新成员。营业收入达千亿、百亿的企业分别从2020年的2家、19家,增加到2021年的3家、24家。
从需求侧看,三驾马车支撑有力。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投资支撑有力,同比增长25.3%;其中代表制造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9%,占投资比重24.9%;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26.2%,占投资比重18.4%,两者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千亿,达到4239.24亿元,增长13.3%,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居全省并列第二。进出口稳居全国前列。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5万亿,稳居全国第五,出口额位居全国第四。
从“亮点”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增加值规模再突破
东莞经济总量突破万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密不可分。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千亿元,达到5008.81亿元,工业规模再上新台阶。规上工业企业数11348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从产业看,支柱产业中,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7%,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10.5%,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创新驱动有效引领,新动能培育壮大
1、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研发强度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3.54%,跃居全省第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预计达7387家,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二是高技术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增长66.8%,集成电路增长22.5%,智能手表增长209.6%,锂离子电池增长24.4%。
2、新动能持续迸发。一是“小升规”持续注入新活力。2021年全市“小升规”企业预计超过3600家,其中工业超过2000家,近四年“小升规”工业企业数量总和位居全省第一。二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新兴产业市场主体6.7万户,增长16.2%,其中新能源产业0.76万户,增长20.7%;新材料产业1.26万户,增长30.4%。新消费模式加快拓展。限上单位网上商品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1.6%。
(三)区域协调性持续增强,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1、五个镇街经济跨越新台阶。2021年全市有5个镇街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虎门镇、南城街道突破700亿元;常平镇、大朗镇突破400亿元;东坑镇突破200亿元。至此,全市500亿元以上的镇街共有5个,其中500-600亿元1个,600-700亿元1个,700- 800亿元2个,800亿元以上1个。
2、金融财税有力支撑。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成为全国第 4 个存款规模突破两万亿元的地级市,同比增长11.4%,增速位居全省首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高达82.2%,占比位居全省第一。
(四)民生有效保障,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据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7%,与经济增长同步。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