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广州黄埔:新居过大年,耄耋老人粤韵唱出幸福歌

发布时间:2022-01-22 10:22:0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张成) 珠江岸边,九沙村里。86岁的老人郭桥妹今天起了个大早,村里提前通知了,今天鱼珠街道和九沙村旧改项目方将到安置房走访慰问。

这是郭桥妹在九沙老人安置房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门口一水之隔,是她曾经的家——那是在珠江河道边搭建的一座简易的木棚房子,为了减轻子女生活压力,她在木棚屋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安置房往东200米,九沙回迁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中,建成后九沙村民将进行整体回迁。

据介绍,黄埔区充分尊重居民安置意愿,目前全区旧村改造项目均实现村民100%原地安置,最大限度保留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全区高标准配建老人临时安置房4408套,设置老人集中安置点83个。

幸福“看得见”

从破木棚搬进一室一厅

广州市黄埔区九沙村的老村民绝大多数是过去居住在船上的“疍家”。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疍民上岸村落,九沙村民陆续在岸边搭建房屋。至今,九沙旧村仍有很多等待改造旧房和木棚,那是1988年该村在修建煤场和机修厂时第三次整体搬迁时搭建的。受当时的建设条件限制,房屋大多存在漏水、失修等情况。一些老人居住的木棚不仅没有卫生间,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遇上珠江涨水,更会遭受水浸,老人只能躲到外面避险。

如今居住在九沙的居民,60岁以上的老人约110人,18岁以下约180人,占到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要让九沙村的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首先要实现人居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2020年6月,九沙村开始进行搬迁改造,在村子河涌对面建设了全新的老人安置房屋,目前首期40套已交付,另有39套在建。2021年5月18日,首批老人入住,至今已入住52人。除70岁及以上老人之外,还有一些未满70周岁的残疾人,对于符合条件,但选择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还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补贴。

媒体在安置区看到,这里不仅给老人们提供了一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还贴心地配套建设了各种健身设施。对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当属九沙村老村长陈金成,他上世纪70年代就住在这里,一度居住在船上。至今仍保留着打鱼、制作传统疍家糕的习惯。他开心地表示在政府的支持下,疍家人摆脱居无定所的日子,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老人也住进了安置房,期待着项目加快建设,让村民早日回迁。

郭桥妹从“旧”家搬到安置房“新”家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每日提供免费餐,更有社区义工来照料健康、嘘寒问暖。“以前走在江边都是泥,一下雨半只脚都会陷进去。现在修的大马路又宽敞又舒服。”同样住在这个安置区里的老人彭转妹不停称赞居住的环境好。

从安置区方向望去,河涌对岸是一片矮小破败的棚户,安置区身侧则是数栋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其中就有超过200米高的广州国际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厦等摩天大楼。未来,在九沙村的范围内还将建设成片的超甲级写字楼、总部独栋楼、各类商业街区以及滨水广场、码头遗址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业态。

“回迁之后小儿子说要接我和他一起住,我好开心!”想到日后能住上气派的新屋,更能享受亲人环绕的天伦之乐,郭桥妹爬满岁月的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在新家眺望旧屋,从现在张望未来,九沙村的老人们拉着媒体不停细说着幸福的滋味。“好啊、好啊!”86岁的郭桥妹用粤语说,“这里生活好好,照顾得很周到,感谢党的好政策!”

欢乐“听得到”

老人社区里的“粤曲姐妹”

在黄埔区永和街贤江社区老人安置区已经居住了2年多的刘美琴早已经习惯了这里大院一样的社区生活。由于更新改造起步较早,当地已经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占地8920㎡,近200间房,包括无障碍房、活动室、棋牌室等配套功能室的安置区。

走进安置区宽敞整洁的房间里,可以看见配备有床、衣柜、电视柜、床头柜、热水器、电视机、空调等家具电器,各种生活、休闲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可直接拎包入住。安置区不仅有一日三餐送餐上门,还有驻点的“关怀大使”每日会对每个房间的设施问题、饮食问题做相关记录并跟进解决,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有专人每日检测。

每天吃过午餐,刘美琴就会去隔壁房间找同村好友刘有群。她们都是贤堂村人,年轻时又都演过粤剧花旦,共同的经历让她俩几乎无话不谈。“我每天都会来和她聊聊天。”刘有群说,刘美琴的粤剧唱得很好,年轻的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戏痴”,经常到处去表演,广州一带基本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有她。现在两人就住彼此隔壁,对于她们来说,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一起坐在收音机前听粤剧,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兴起时,仍能一唱一和跟着来上一段。

“这里住得好,吃得也好,都是认识的人,平时还可以跟大家聊聊天,儿子孙子有空就会来看看我,他们都很放心我在这里住。”刘美琴说。

与乡里乡亲一起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享受音乐、享受生活是城市更新给贤江社区老人们带来的新变化。在安置区里,除了粤剧,老人们还成立了曲艺社、舞蹈社,安装了音响设备的功能房里常常飘扬出粤韵歌声。

乡情“在身边”

写个“福”字送邻里

2022年1月20日,黄埔区火村骏昇广场的公寓楼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原来是社区组织义工来给居住在这里的火村老人们送春节慰问。

2019年,火村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进入高速推进阶段,为解决火村老人临迁难的问题,在街道的支持下,项目租赁了商住楼宇骏昇广场7-16楼共计267间公寓作为火村旧改项目老人临时安置房,用以集中安置临迁老人。

“开始我以为会为了赶拆卸进度,随意安置,就不愿意搬进来。”老人谢月群回忆说。其实,为了迎接即将入住的老人们,街道、社区、项目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已经装修好的公寓楼的走廊、电梯、卫生间都加装了方便老人攀扶的扶手,还在房间内的床头、厕所加装平安铃,确保老人起居方便、安全。

如今住在公寓楼里的谢月群逢人便夸住得好,她说:“以前住平房,家里不仅有蚊虫,还有老鼠。现在这些都没有了!”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她还很方便和对门住着的邻居一起打牌下棋。

在这栋公寓楼里,火村城市更新安置的老人已有236户共329人。老人安置房各项生活设备配套齐全,每一套安置房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以及有线电视。同时也解决了部分老人因疾病困扰,无法生活自理的问题。钟柳梅老人便是其中一员。搬进安置房时,考虑到她年纪大,生活难自理的特殊情况,特别为她安排了套间,以便陪护人员与她同住。

安置区除了为入住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免收水电费外,每逢重大节日,这里的运营团队还会组织慰问活动,提供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等应节加餐。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许多居住在此的老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以往住在村里,路窄巷子深,老人腿脚不便,常常少与人来往,独居老人更是生活孤独。

钟灿荣就是村里典型的独居老人,住在村里时几乎不与人交往,搬到了安置房后,他开始跟其他老人一起散步。随着活动办的越来越多,他也变得开朗起来,临近春节跟着大家置办年节货、送祝福,帮忙张罗写福字、贴春联。他说:“和村里乡亲住在一起,我不再感到孤独了。”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那夕阳余晖中,鱼珠江畔老人们在休闲区含饴弄孙、锻炼身体的图景;那贤江社区老人安置区小广场上,粤剧六声九调往复回环、不绝于耳的声音;那火村安置公寓楼下,口袋公园中,三三两两散步的老人被夕阳中拉得很长很长的身影不都是幸福的样子么!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