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 徐洁芹 蔡妍) 1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勇,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江帆,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冼银崧,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雪枝到会祝贺。
黄埔区政协主席龚伟河代表政协第二届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区政协副主席马劲轲作政协第二届广州市黄埔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做到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新一届政协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黄埔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深化“订单式提案”培育工作,联合区政府办向职能部门征集提案“订单”线索135条,共培育上级政协提案13个,提出建议近百条,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其中,建设国家知识中心的提案以及对受“实体清单”影响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的提案,有关建议被采纳为全国、省、市政协提案。
当好“智囊团”
擦亮提案工作品牌
黄埔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聚智聚力培育提案,精准打好“专题协商+重点提案+专题视察”组合拳,高质量交好委员“作业”,全方位助力区委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在提案质量上下功夫,深化“订单式提案”培育工作,与部门对接联合调研,让提案更加精准。同时搭建数智化履职互动平台,推进“数字政协”建设,完善政协提案库,优化重点提案线上督办、履职数据综合管理等功能,畅通提案工作与政协官方网站、政协云平台对接通道,使提案的提交、交办、办理、督办、考评、公开、归档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另一方面,拓宽提案培育路径,积极探索开展全国、省、市、区“四级联动”提案培育工作。组织培育全国、省、市政协提案13件,内容涉及建设国家知识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大科学装置、生物岛交通体系、社区安全治理、碳达峰、危化物流行业、卫生等,不少提案素材被采纳为全国、省、市政协提案或入选市政协会议重点发言。提案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加快产业生态培育等16项对策措施,其中关于新冠疫情背景下广州疫苗产业发展的建议入选市政协会议界别座谈会重点发言及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发展和完善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工作、社区安全治理、建设大科学装置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3份提案分别入选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材料及被采纳为省政协、市政协提案;同时注重找准“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聚焦优化生物岛交通体系、民营科技园发展、横沙书香街建设等7个专题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提出近百条建议。
据悉,下一步,黄埔区政协将探索开展政协提案工作智库建设,与省、市、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设“提案工作专班”模式,以才汇智、以智资政,形成委员、专家、机构、媒体、民间“五智汇”服务决策的新格局,整合各方资源,汇聚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强大动能,打造黄埔提案工作最强“外脑”。
做好群众“贴心人”
构建“1站1室10件事”工作模式
“人民政协为人民”。黄埔区政协一直以来为办好民生实事发出委员“好声音”、当好百姓“代言人”、成为群众“贴心人”。一年来,共接访群众近1400人次,协商解决民生问题300余个。
为了着力提升委员联系群众能力,黄埔区政协构建了“1站1室10件事”的立体化委员联系群众工作模式,包括深化街镇委员联络站建设,探索成立界别委员工作室和引导委员认真做好“10件作业”。其中,由街镇委员联络站发挥街镇横向覆盖广泛的优势,牵头联系基层群众活动;界别委员工作室发挥界别纵向联系深入的优势,统筹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活动。而“10件作业”包含为群众办实事不少于1件、撰写提案不少于1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不少于1件等内容。该模式打造了委员联系群众横向协同,纵向链接,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网格,营造了良好的委员联系群众的氛围。
同时,黄埔区政协还通过视察调研、协商座谈、走访交流等方式在履职实践中推动委员学习,引导委员将履职热情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上,持续开展“协商进社区”活动,组织委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需求,及时形成社情民意信息,跟进办理情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围绕社区安全、公共卫生、生态保护等民生实事开展协商式监督,促使区职能部门提高重视,有力推动问题解决。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统筹抓总作用,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发动组团单位、界别委员积极参与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帮扶成效初步显现。
2022年,黄埔区政协将继续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提升履职水平,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勇当先锋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陈顺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