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系主任彭练矛教授作报告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袁仕联)11月30日,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专题活动“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东莞举行。会上,多位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围绕“十四五”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共同研讨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功率器件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相关材料及器件在下游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高铁、储能、电网、“碳中和”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同时,通过研讨找准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国内、国际的坐标,探索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座谈会由广东中民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闫春辉主持。
广东着力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半导体产业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5G通信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半导体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
以东莞为例,今年2月,《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明确提出打造国内富有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突出以应用为牵引,重点建设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心,重点发展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推进功率器件、射频器件与光电器件等第三代半导体的产业化。”松山湖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近年来,随着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试验室加快建设,聚集高端创新要素的能力不断加强。同时,东莞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可以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撑。
在今年出台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首个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关注。“广东是我国信息产业第一大省,在消费电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集成电路需求超过全国的30%。”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总营收达到了1406亿元,同比增长30.6%;工业增长值353.79亿元,增长46%。目前广东集成电路产业链不断扩展完善,高端电子元器件等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带动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整体向好发展。
董业民透露,广东省正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基金为抓手,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大力培育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院士专家热议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
围绕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系主任彭练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纳米表面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刁东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教授等院士专家作了相关的主题报告。
彭练矛院士在《碳纳米管毫米波和太赫兹器件》中探讨了碳纳米管的性能和应用前景。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维量子材料。他指出,碳纳米管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和饱和速度,与CMOS可以兼容,使得碳纳米管未来在毫米波、太赫兹波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於光教授作报告
马於光院士以《有机半导体:贡献半导体多元化发展》为题,讲述了未来有机半导体的发展情况。他希望,未来有机半导体和无机半导体能有机会共同发展,在统一的框架下重塑半导体领域体系。
刁东风院士在《碳量子制造与传感》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他的科研成果。“我们用量子制造的基本原理去研发一些新材料体系,进而研究光、磁电、生物电、摩擦电等,把它们做成器件贡献于社会,让社会更加智慧。”他说。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教授在《深圳集成电路产业以及产学研发展机遇》中指出,深圳是我国IT产业重镇,是国内集成电路产品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特别是深圳的设计产业规模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何谓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从第一代半导体到第二代半导体,再到第三代半导体,它们之间肯定不是替代关系。半导体材料体系功能是不断拓展、性能不断提升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介绍,第三代半导体以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为代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塑国际半导体产业格局。
“创新和产业化没有矛盾”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路径如何?在主题座谈环节,10余位院士专家与中镓半导体、天域半导体、中图半导体、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东莞本土单位、企业家代表共同进行了探讨。
“大家对产业化特别有热情,这非常好,但千万不要忘记创新,没有真正的创新,我们是很难走到最前面去的。”彭练矛指出,“创新和产业化没有矛盾,不一定每个创新的东西都会变成产业化,但没有创新,永远不会有自己的产业。”
在马於光看来,目前对于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发展路径是比较明确清楚的。他建议,除了政府引导发展外,可通过市场验证、让市场选择发展,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可适当布局下一代或者更新一代的半导体技术。
“避免重复,避免全能。”东南大学校长孙立涛认为,每个人应坚持做自己的东西,不要去重复,更要避免看到热点就一拥而上。目前科研领域中最缺的就是静心、潜心研究。他说,政府要有耐心,产业界要有良心,研究要有静心。
“大胆探讨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平台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链条打通的创新共同体。”吴玲建议,探索构建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第三代半导体科技链网,以国家信用和科技信用为依托,以市场化的机制配置科技创新资源。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