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

发布时间:2021-11-26 08:41:4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大岭山宣)11月25日,东莞大岭山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目标要求。

过去五年:成果丰硕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综合实力稳步上升

社会经济大幅增长。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2016—2020年年均增长6.6%;今年前三季度,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4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37.1%,五年年均增长6.5%。

村(社区)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村组两级总资产66.2亿元,年均增长14.3%;今年前三季度,村组两级总资产74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0.8%,年均增长13.8%;纯收入超亿元村实现“零突破”。

城镇影响力持续提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小镇”,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综合实力在全国乡镇中排名从第49位提升至第38位。

城乡面貌整体改善

城市格局深刻变化。“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基本成型,轨道交通、高快速路、5G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大岭山东站TOD、大岭山北站TID建设、镇村工业园改造等城镇建设项目加速推进。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体育公园、市民花园等惠民场所相继开放,精品公园、街头小景等城市亮点串珠成链,完成大岭山大道等39条道路升级改造,15分钟优质生活圈初具雏形。

城市管理日趋精细。“洁净大岭山”“厕所革命”等补短板行动扎实推进,完成30座公厕升级改造;“两违”整治扎实有力,治理违建面积达293.9万平方米。

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建成美丽幸福村居16个,22条样板路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截污管网382公里,17条河涌达到V类水标准。整治“散乱污”企业6205家。

发展能级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了一批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大岭山,全镇R&D投入强度提升至2.89%。

科技创新要素加速聚集。高企总数大幅提升至210家,是2016年的3倍;具备自建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90家。

先进制造特色越趋明显。成功引培伟创力、德普特、拓斯达、大族激光等优质企业,全镇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34家,比2016年增加21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36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51.6%和35.5%。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全面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办理,全镇市场主体突破4.9万户,年均增长12%。

对企服务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倍增计划”,“点单式”政务服务全面深化,帮扶企业获得各类资金奖补超1.3亿元。

产业空间不断拓展。镇村工业园改造累计拆除平整365.1亩,收储土地2671.1亩,盘活土地1919.4亩。

社会治理和谐共治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截至今年11月20日,累计落地排查重点人群约8万人次、跨境货运车辆约1.8万车次、集中隔离4500多人、完成疫苗接种约80万针次、核酸筛查约150万人次。

基层治理不断优化。2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调解综治信访维稳案件2824宗,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5%。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平安大岭山建设卓有成效,建成“慧眼”视频监控5009路,“两抢”违法警情下降99%,“警情精细化研判工作模式”等6项创新经验被全市推广。

安全防范稳妥有序。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健全,累计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7万条,2018年起连续3年安全事故数和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发展成果实现普惠共享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累计向老年人、残疾人、重特大疾病人群发放各类补助约6668.6万元;成功建立12家“村民车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医疗教育扩容提质。大岭山医院升级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11个社卫站点标准化建设;新增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学位1.35万个。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升级改造,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红色文化节、流行音乐节、莞香文化节,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981场次。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对口帮扶的惠来县隆江镇、溪西镇10个贫困村、518户贫困户、2414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结对帮扶的威信县80个贫困村、7453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

政府建设实现五个提升

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全镇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037次。

干部执行力有效提升。镇驻村干部队伍收集办结群众问题5752条、办结率达99.6%。

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12345政府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工单9774单,完结率98%。

依法行政水平大幅提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累计向驻点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4065件,全镇23个村(社区)成功创建为省民主法治村(社区)。

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大岭山镇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办公室揭牌成立,编制完成《“智慧大岭山”建设总体规划》,政府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市前列。

未来五年:奋楫争先 全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布局

发挥创新平台新活力。举全镇之力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新动能。力争五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R&D占比达3.2%。

增创人才引培新优势。从创业环境、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入,大力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全面促进先进制造产业发展

聚焦新兴产业招引。深化镇、村统筹联合招商,力争五年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

聚焦优质企业培育。力争五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60家,培育出4家“百亿元产值”企业,多家“50亿元产值”企业,以及不少于4家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

聚焦传统企业转型。引导家具龙头企业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家居研发生产,推动传统家具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加快推动城镇综合环境提升

以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进“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规划建设,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争取2025年底前打通建设路延长线。

以城市管理优化环境品质。深化“洁净大岭山”专项行动,分期分批推进综合停车系统建设,深化领居片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建设管理。

以污染防治优化生态环境。力争到2025年底前,实现25条任务河涌全面达到V类水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进同沙水库碧道、滨海湾—松山湖碧道(大岭山段)工程建设。

以文化品牌优化城镇形象。走好“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品牌路径,争取到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推动荔枝线上销售占比提高到65%以上、莞香文化实现“三个转变”。

切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在五年内,实现政务服务效能质的提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提升税收征管效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力争五年内实现收储整备土地超过800亩。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工改工”行动,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农村(社区)。

持续坚持对外开放。实施出口产品转内销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外贸企业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

深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创新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全面深化“智网工程”建设,打造区域性社会治理运营中心,逐步实现“一网统管”。

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实施“科技护城墙”,建立“二标四实”长效机制,推进基础信息采集体系建设。强化辅警正规化和义警队伍建设。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安全特派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三个三”长效机制等制度,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消防站覆盖率达100%。

大力发展社会民生福祉事业

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力争5年内打造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示范建设工程5—10个。

办好民生“五位”头等事。计划五年内,新增学位6050个、病床位150个、养老床位250个、停车位4500个、就业岗位约1.2万个。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认真落实新一轮对口援疆、东西部协作、驻镇帮镇扶村等部署。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力争到2025年建成4条“亿元村”。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强化政府建设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内监督,有效制约对公权力的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努力建设执行型政府。强化督导督办,健全完善“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人头化”工作闭环机制。

努力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数据智脑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深化完善政务公开,综合运用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全面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化“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运用,推进镇、村(社区)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