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工匠

揭西山湖村村民心中的“家己人”——郑锦龙

发布时间:2021-10-19 10:53:0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郑雪云 通讯员蔡丹丹 陈炀析) 龙哥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山湖村内,响起了一阵欢呼声。他们口中的龙哥,就是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驻揭西县金和镇山湖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郑锦龙。早在几个月前,他所在的扶贫工作队就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而这一次,新的荣誉来到他的身上,这不仅是对他以及他所在工作队的肯定,也是对山湖村村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祝贺。

与扶贫工作结缘,他是村民心中的“家己人”

“请问,龙叔叔在吗?”2021年夏天,在交通集团驻山湖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门口,探进来了一个脑袋。一个叫杨锦芝的女孩正举着一张市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笑容明亮地朝门里张望,“我有一份礼物,想送给龙叔叔!”原来,五年前,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刚上五年级的杨锦芝常常要下地帮忙干农活,随时面临着辍学的可能。后来,山湖村和家里的生活慢慢变好,她也得以继续安心读书,并考上梦寐以求的市重点高中。杨锦芝的故事,只是山湖村巨变里的一个缩影。在如今这个充满幸福感、一切都欣欣向荣的山湖村背后,离不开郑锦龙所在的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所做的努力。

“我是党员,又是农民的孩子,我知道农民的苦,我想为他们做点事情!”2016年,得知自己所在单位将对口帮扶揭西县贫困村山湖村时,郑锦龙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有着10多年党龄的汉子马上毛遂自荐。初入山湖村,映入郑锦龙眼里的是泥泞的土路和破败的砖房,田地里劳作的除了清瘦的大人,还有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是靠读书一步步走出农村的,所以我更懂得读书的意义!我想让这些孩子在该读书的年龄都能安心读书,不用再操心田里的事!”面对这片收成不多的田野,郑锦龙暗暗立下了誓言。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到山湖村,便马不停蹄地开展起扶贫工作。郑锦龙跟着队友一起,一户户上门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回校读书。同时,郑锦龙也积极向潮惠公司党总支反映情况,第一时间把种养专家请到了山湖村,指导村民实际操作,解决种养技术难题。一年间,在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占地80亩的山湖村苗圃场,每亩收益达8000余元,直接带动了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在田间劳作的孩子们也得以回归课堂,安心读书。

老一辈的农活收入上来了,那年轻一代的出路呢?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把目光转向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转移。在潮惠高速全线通车之际,郑锦龙按照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就业扶贫工作思路,结合公司用工需求和招聘条件,先后推荐了10多个贫困户孩子到潮惠高速就业,部分员工还成长为收费一线的骨干。同时还先后推荐了29人到金和镇加油站、周边乡镇工厂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为了帮村民栽下‘摇钱树’,给他们拔去‘穷根子’,龙哥天天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提起这个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郑锦龙,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程锐对他身上的“拼劲”佩服有加。“我们村有多少贫困户,家里都有什么人,哪一户因何致贫,哪一户缺什么,生什么病,需什么药,该怎么沟通,他心里都有一本谱。”就连山湖村党总支书记杨英俊也自愧不如地评价道,“大家都知道他是真心帮助我们致富的。现在他这个‘外来和尚’比我还受欢迎,大家都把他当成了 ‘家己人’(自己人)!”

5年来,郑锦龙所在的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磨破嘴、跑断腿”,在收集扶贫信息的基础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交出了一份绣花般精细的扶贫答卷。先后推出了路桥改造、帮扶就业、改水改厕、农电低改、危房改造、产业培育、特色民宿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并在2020年按计划顺利帮助山湖村128户502人全部实现脱贫。

与新冠疫情抗争,他是村民身边的“守护者”

“老婆,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我就算人在家里,心也在村里。你们就在家里照顾好自己,我等疫情稳定了就回来。”2020年1月24日,与家人吃过“年夜饭”后他又匆匆收拾行李,返回了村里。

当天晚上,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员出动。郑锦龙戴上“义务监督员”的袖章,戴好口罩,拿上大喇叭,不停地穿梭在山湖村的村道小巷。那一夜,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的郑锦龙,最担心的就是村民信息滞后,防控意识薄弱,没能第一时间筑好村里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劝导、摸排、登记、上报、协调防护用品……从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至今,整个疫情防控期间,郑锦龙既是卡口值守员、防疫宣传员,又是信息采集员、物资采购员。只要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当亲朋好友问他怕不怕病毒感染时,郑锦龙坚定的回答:“我也是人,怎么可能不怕?但作为党员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我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不仅要带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更要让他们健健康康。”

在交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委干部的齐心协力下,劝导村民取消红白宴席10余起,取消“唱大戏”“迎老爷”“拜老爷”等人员集聚的传统活动20余起。

与时代潮流碰撞,他是“互联网+山湖村”的“开路者”

随着国内脱贫目标的全面实现,山湖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实现脱贫摘帽绝不意味着已抵达终点,而是另一个向往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虽然现在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但一分钱也是钱!如果这些蔬菜没有及时卖出去,咱们村民这一季的辛勤劳动就白费了。”近日,受台风“狮子山”“圆规”“南川”轮番过境的影响,刚摘掉“贫困帽”的山湖村群众面临着蔬菜销售压力大的难题,郑锦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他很快就想起一年多前开始尝试的“互联网+”销售线路。

2020年初,为尽快实现山湖村村民疫后复工复产,交通集团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绞尽脑汁。“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郑锦龙决定利用自己是“潮惠人”的优势,在朋友圈里做“微商”,向亲朋好友和身边同事“推销”村民的时令蔬菜。“龙哥,我们灰寨收费站饭堂要30斤生菜,20斤豆角!”“龙哥,我这边凑了一些住户,这个周末帮我拿10斤红脚芥蓝……”认购山湖村扶贫蔬菜的消息刚发出去没多久,郑锦龙马上就得到了公司收费站饭堂和熟人的支持。

但如果同往常一样,仅仅依靠自己的朋友圈,似乎也远远不够解决山湖村的蔬菜滞销难题。为了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郑锦龙与队友们商量决定:引入“直播带货”的新型销售路线。直播活动开始不到5分钟,便有许多网友被吸引着涌入直播间。随着直播屏幕上的弹幕不停滚动,后台显示的点赞和购买数据也不断攀升,一条条订单信息的铃声不时从他手机里传出,既解决了蔬菜滞销的难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了解山湖村、了解当地特色,真正实现本土农产品快速“出村进城”。

“扶贫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了,但我总感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事情没忙完。每每看着今天的山湖村,我都满怀着期待,期待山湖村的乡亲们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谈起山湖村,谈起这五年的扶贫工作,郑锦龙的眼神愈加的坚毅而温柔。从2016年4月交通集团扶贫工作队成立,到今年7月扶贫工作验收达标,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作为一名交通集团扶贫工作队队员的郑锦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扎根农村,先后协助制定并推出了路桥改造、改水改厕、农电低改、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建扶贫举措;积极培育苗圃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开发特色民宿,挖掘山湖村旅游经济潜力,共推荐40余名贫困户孩子在周边就业;主动筑牢“疫”线屏障,帮助村民普及防疫知识;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借助“互联网+”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协助推动乡村振兴……他默默坚守,用一分分耕耘换取了山湖村的巨大变化,这段扶贫经历必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闪耀的回忆。

责任编辑:陈顺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