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东莞城市高品质发展论坛暨绿色建造项目观摩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9-17 08:46:3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莞建科宣)为加快发展智能建造和绿色建筑技术,全面提升工程品质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助力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该市2021年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活动,促进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9月15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学技术协会、东实集团在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联合主办了“东莞城市高品质发展论坛”。活动邀请了吴硕贤院士、欧进萍院士、滕锦光院士、丁晓利教授、唐春安教授及杨仕超教授级高工等六位行业顶级专家学者,围绕城市高品质发展作专题报告。王长青副市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谢卫东,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利民,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许为豪,东实集团董事长刘波及各园区、镇街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筑行业协会、企业代表近150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曹伟主持,同时采取线上全程直播的方式进行。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引领、试点示范、普及应用和“种子计划”等行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当前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部门应带头落实国家、省、市双碳工作任务,积极引导建筑领域往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建造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培养好本土科技人才和发挥好宣传普及力量,在建筑领域形成“大众创新”局面,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

论坛上六位业内领军人物先后作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吴硕贤作了《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重视开展声景学、香景学及光景学研究与实践》主题报告。吴院士博古通今,以古韵之美传递环境美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城乡规划中“留白”、空间性、时间性、声景学、光景学和香景等重要哲理,这些要素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生态城乡建设及保留乡愁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专业领域专家欧进萍作了《城市防损减灾》主题报告。欧院士作为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在报告中强调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欧院士认为,防震减灾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需要在平时做好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及结构工程讲座教授、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土地及空间研究院院长丁晓利与活动现场视频连线,并作了《品质城市校园设计》的联合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城市发展新情况下,环境面临多种多样的需求,人与环境的相处模式也趋向多元式发展,建筑的作用不再仅限于硬性功能,更是语言与文化理念的表达。环境空间的模样,是建筑的设计,更是对文化理念的理解,建筑传递着人文精神内核与对美的认知。

接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唐春安在现场作了《低碳环境下的高架城市》主题报告。唐教授分享了“高架城市”新理念,为有效破解城市交通拥堵、人居活动空间短缺、城市空气污染等当代城市“综合征”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最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仕超教授级高工作了《广东省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报告。杨仕超就碳达峰碳中和国际大背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政策导向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广东省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课题,对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化发展、碳达峰路径、碳达峰方案编写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助力推动品质城市建设。

为更直观展示品质住建成果,推广绿色建造应用,论坛结束后,在“体育路东实停车楼”开展了“绿色建造项目观摩活动”。作为立体停车楼的先行者,东实停车楼项目聚焦智慧建造,致力于打造东莞市示范性项目,摘得了包括东莞市优秀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一等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内外设计大奖。项目现场设两层观摩区,主要进行建设全过程信息化应用、低碳运营应用、创新发展应用、质量样板等展示。项目方着重对该项目的绿色建造施工进行介绍,与观摩人员分享绿色施工要素、绿色建造措施、项目安全与质量管理等亮点。项目中运用的新技术和创新管理方法得到了现场观摩人员的充分肯定,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