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

抢抓地铁时代发展机遇​!东莞黄江地铁项目驶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1-09-16 17:51:4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黄江宣)日前,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重磅发布,标志着横琴、前海开发开放再提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随着大湾区的交流融合不断深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正在加快提速。规划显示,广州已有5条高速轨道拟向周边城市延伸,其中两条地铁线将延伸至东莞。与此同时,东莞更是提出规划建设7条地铁线与深圳对接,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

黄江作为东莞南部临深重镇,身处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之间的中心地带,是莞深融合的前沿地带。目前正在建设的东莞轨道1号线,将与深圳6号线在黄江中心站无缝对接。按照规划,2024年该地铁线将开通运营,届时黄江与深圳将真正构建起“半小时生活圈”,其区位优势也必将大幅度提升。

放眼大湾区,地铁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地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城市的骨架和区域格局,代表着源源不断的商机和城市财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交流日益密切,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已经成为趋势。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东莞明确将推动轨道交通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直连直通,支撑东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发展。黄江紧邻两大科学城,不仅需要承接两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更承担着打造“深莞高度融合样本”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黄江必须主动服务大局,抢抓地铁时代发展机遇,才能赢得下一轮发展主动权。

放眼中外各大繁华中心城市,地铁沿线即象征着黄金经济线。国内曾有专家表示,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就可以拉动2亿—2.6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每1公里地铁建设能带动1万个施工、生产机会和5000个配套服务就业机会。

当前,黄江正在全面铺开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加快推进东莞轨道1号线沿线地块征收及8个站点串珠成链进程,力争3年内建成黄江北站、黄牛埔站、黄江中心站3个轨道站点。

地铁开通后,沿线的土地附加值将大幅提升。为了加大对地铁沿线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达到更优的盈利效果,使地铁建设加快带动城市发展,黄江将围绕星罗分布的轨道站点,探索极具特色的TOD发展方式,深度融入深圳大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组织模式,推动传统的出租经济转变为地铁经济。

地铁所至,带动了沿线商业的繁荣,催生出新的商圈。在TOD发展方面,香港地铁+物业的方式堪称世界地铁盈利模式的典范。据了解,香港45%的居民住在地铁站周边500米以内,3/5的购物中心分布在地铁沿线。

作为一座城市的大动脉,地铁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主动融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大局,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黄江拟依托TOD塑造城市公共中心,打造集科研、生活、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城市,谋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

黄江的地铁项目征拆新进展

日前,东莞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透露,东莞轨道1号线预计明年底将实现全线隧道贯通。

据了解,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后和佛莞、穗深城际在东莞西站换乘,和轨道交通2号线在鸿福路实现换乘,和莞惠城际在东城南站实现换乘,和未来的轨道交通3号线在松山湖站实现换乘,未来还会和广州、深圳的地铁接驳,方便东莞市民出行,并成为承接广深高端产业溢出效应的交通要道。

在全市地铁工程加快推进的同时,黄江的地铁项目征拆工作也迎来了新进展。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线路起于望洪站,止于黄江中心站。最新数据显示,黄江已完成220栋住宅类建筑物、2.2万平方米土地和附着物的征拆签约工作。其中,黄江停车场涉及信宜村果园总面积98亩,其中65亩果园已完成补偿协议签订,剩余33亩预计于9月底完成补偿协议的签订。

2019年10月31日,黄江镇召开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土地整备工作协调会,重点讨论协调车站施工用地红线和停车场征地问题,加快推进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建设。

今年年初,经过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征收协调谈判,黄江镇政府与东莞市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莱钢”)顺利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该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后,标志着市轨道交通1号线黄江段土地整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推进项目进程驶入快车道。

目前,黄江北站土地征收工作已全部完成;黄江中心站5户被搬迁人已完成测绘清点表签订工作,龙见田村10户已完成签约,信宜村4户已完成签约;黄牛埔站征拆项目已制定补偿安置方案并过会,3户已完成签约;停车场1户已完成签约。这是继与莱钢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后1号线黄江段项目又一重大进展。

接下来,相关征收工作将由黄江镇党委带队分组负责,由17个项目入户协商小组对剩余征收工作进行攻坚,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重点攻坚,确保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按期建设,早日实现与深圳高质量对接,构筑莞深“半小时生活圈”。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