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孙佩卿:地震预警信息必须统一发布

发布时间:2021-09-08 13:35:46 来源:中国报道

图为发布会现场  蔡林聪摄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报道)9月6日上午,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出席发布会的有,广东省地震局局长孙佩卿,广东地震台台长黄志东,广东省地震局信息中心主任黄腾浪,阳江市地震局局长王雄健。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孙佩卿介绍,该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有历史记录以来,该省及其近海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7次,其中6-6.9级地震14次,7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的为1918年南澳7.3级地震。据统计,2010年以来,该省及近海共发生1级以上地震2537次,其中3.0-3.9级地震有50次,4.0-4.9级地震有7次,5.0-5.9级地震有1次,就是2019年广东化州和广西北流交界的5.2级地震。从历史地震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来看,该省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对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胁。实践证明,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孙佩卿表示,《办法》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预警工作的领导,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震预警相关工作。明确了地震预警系统统一规划与建设的要求。为社会公众快速、准确获取权威的地震预警信息提供了保障,为科学处置和避险提供了指引。为充分发挥地震预警减灾作用提供了法治保障。

孙佩卿指出,地震预警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如果个人、企业等利用自建的地震预警系统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将会造成社会接收的信息多元和杂乱,普通民众无所适从,其结果不仅起不到减灾效果,反而容易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地震预警信息必须统一发布。

《办法》规定,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或者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2017年开始,该省选择了部分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作示范单位,安装专用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目前,该省已经在400多个示范单位安装了接收终端,近期还计划再安装1200台。

这个专用的终端是多功能的,平时可以播报防震减灾知识,紧急情况时可以播报地震预警信息和综合预警信息,比如气象、疫情等预警信息,有信息发布快和权威性强的优点,但也有投入大和维护难的不足,仅靠专用终端很难覆盖全社会。《办法》出台后,将会同应急管理部门,提前与电视、应急广播、手机、互联网以及第三方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解决好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黄志东回答提问时介绍,该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台网建设项目”和“十三五”时期至今实施的“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于2018年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9505万元,计划在全省特别是沿海地震多发区建设各类预警台站1172个,建设1个国家级预警备份中心、1个省级预警中心和21个市级信息发布中心与服务平台,在政府、企业、学校等部署预警信息服务示范终端243个。项目建成后,将在广东省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实现省内大部分地区震后5-15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与粤北、粤西邻省交界震后15-3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在2022年完成。

王雄健回答提问时表示,阳江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中西段,是广东省三大老震区之一。地震预警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阳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阳江市纳入了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建设范围,按要求将在阳江市建设2个基准站、8个基本站、42个一般站,升级改造4个现有基准台站,共有56个台站。当年该市就完成了该项目的选址、用地、勘探测试工作。近年来,按广东省地震局的地震预警工程的各项工作部署,该市加大工作力度,目前,已完成56个台站的基建和部分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按照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将在阳江市建设地级市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服务平台1个、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12个。根据“广东省地震局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将在阳江市部署800个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2018年在该市开展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试验工作,一共选取了政府、学校、核电站、大型企业等13个地点开展试验。2020年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示范点建设工作,在全市选取12所学校作为示范点,正式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终端,为学校及时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和模拟地震演练信息,初步发挥减灾效能。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