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 贾自豪 摄
5月起,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日均客流万余人次成常态化,单程38分钟运行时间达到国内有轨电车线路前列……
6月28日,黄埔区“鱼珠街便民服务车”项目启动,极大提升了金碧世纪花园、鱼珠街党群服务中心、地铁鱼珠站周边市民群众的出行效率。
7月1日,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香雪站—云峰路站轨道贯通,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是该区“一主三支”有轨电车骨干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区重要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埔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该区紧紧围绕黄埔“四区四中心”战略布局,规划、建设、运营有轨电车补齐区域交通短板,促进形成“模式多样、层次分明、等级合理、衔接有序”的交通局面。
主动融入国家发改委加快打造“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部署。在黄埔区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该区将建设智能低碳的公共交通体系,深入落实“公交优先”理念,构建以地铁、有轨电车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车为补充的智能低碳公共交通网络。
连接社区和有轨电车、地铁站“最后一公里”
自全区开展“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以来,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持续迸发新活力。近日,有轨电车1号线正逐步成为沿线居民安全出行、绿色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客流量持续攀升。
去年12月28日,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日均客流5300人次,单程运营时间56分钟。广州开发区快速推动有轨电车1号线跑出开发区速度,在3月全区掀起“奋战三百天、全力保畅安”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后,该区实现有轨电车1号线三次大提速,于5月起日均客流万余人次成常态化趋势,“地铁+有轨电车”接驳效应凸显,成为永和新丰、长岭居、水西片区至黄埔政文中心、香雪商务中心的轨道通勤骨干线。
为了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今年以来该区在长岭街、永和街、鱼珠街、云埔街等7个街道新开通10条便民服务车配套线路,连接社区和有轨电车、地铁站点“最后一公里”,极大方便沿线市民通勤出行。同时,该区在有轨电车与地铁、公交车、便民服务车换乘车站,实行“有轨电车+地铁”“有轨电车+公交车”“有轨电车+便民服务车”等联程联运“一票通”机制,制定联程出行优惠乘车票价。
为减少群众拥挤等待时间、保障出行安全,经现场调研和研究,结合客流潮汐特点,该区创新制定“二次过街”交通信号灯优化方案。通过优化信号相位配时,分步调整行人过街时序,基本实现一次性过街,有效减少过轨等候区排队现象,进一步保畅安、提效率。
在轨道区域,该区建成长岭居小学站、岭福车辆段站、贤江西站3座过街天桥,在建地铁水西站1座过街天桥,遮阳、美观、安全,天桥过街“一举三得”。
为提高路面车站的夜间辨识度,黄埔有轨电车强化社会车辆参与者对车站、轨行区等附属设施的清晰辨识,避免出行混行误入等交通事故,所有车站实现主体亮化工程,尤其是在政文中心、商务中心沿线的膜结构车站,增设流光溢彩LED灯带,加大节能照明亮度,提升乘客夜间进出站服务体验,实现社会车辆防御性驾驶,进一步保障路面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
综合监测“一图知全局”
“以前都是开电动车或搭公交车接孩子,现在乘坐有轨电车很方便、舒适,不像等公交车那么晒。速度提升后,比之前快10分钟左右到家。”搭乘有轨电车的市民林女士说。
随着客流不断攀升,5月13日起,有轨电车1号线再次提升运力,每日开行车次由224列加开至238列,高峰期和平峰期行车间隔分别压缩至7分钟和11分钟,在运行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全程只需38分钟,单程38分钟运行时间达到国内有轨电车线路前列。这是继今年3月底以来,有轨电车1号线第三次提速。
从便民角度出发,黄埔有轨电车开放列车运行时刻表预报功能,让市民群众一手掌握行车信息,提前做好出行时间规划。黄埔有轨电车还积极与各大地图搜索引擎公司合作,将列车运行信息纳入移动端平台。近期在高德地图上,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实现实时动态查询功能,有效提升1号线运营服务质量。
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的实践只是该区提升公共交通水平的一个缩影。黄埔正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水平,拓展一条全新的交通治理路径。依托正在建设的黄埔区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中心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平台,以期“一图知全局”。监测平台涵盖了人—车—路全域的一体化大交通运行态势监测和演变规律,包含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重点车辆、出行特征分析、重点区域实时监测及支撑区内技术发展的新型车辆监管等多个部分,囊括监测、预警、分析和处置全业务链条。
同时,该平台还从行政区、街道片区、道路层面全维度展示不同层级城市道路的实时交通运行概况,基于该板块可实时关注全区交通运行指数变化曲线,掌握各街道片区的交通拥堵规律特征,智能识别出区内主要的拥堵街道片区、拥堵路段分布等情况。通过关联监控视频实时调用,远程实时掌握路面运行实况和交通微观运行状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各路段的道路特征和出行行为综合分析,联动区交警大队等各业务部门协作,探索优化解决方案。(通讯员吴雨伦 范敏玲)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