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卫健

广州社区全科医生战“疫”勇挑重担

发布时间:2021-06-23 16:16:0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蔡林聪 通讯员穗卫宣)这次广州的新冠疫情,荔湾区南片三十多万居民实行封闭封控管理,广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为保障片区内居民的医疗服务,重构了片区内的医疗保障体系。非急危重症患者全部由所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各中心均有省市专家团队进驻;发热患者到片区内定点收治医院诊治;二、三级医疗机构只接受预约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成了这三十多万居民健康的大管家。

6月10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冲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队因为要承担120出车任务,请求人员增援。全科医学科主任丘惠嫦主动请缨参加医疗队工作。考虑到她的专业特长及年龄等原因,由她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诊任务。

6月14日端午节上午,冲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了一位焦急的妈妈牵着一位9岁的男孩。男孩右眼结膜发红,分泌物增多。丘主任再次筛查流行病学史,排除新冠可疑感染,诊断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因疫情被封控在家,孩子每天上网课,用眼疲劳,总是用手揉眼睛,可能是发病的诱因。丘主任建议用抗生素滴眼液和注意用眼卫生。然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找不到适用的眼药水。丘主任通过市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发起线上问诊,在线上开出一支氯霉素滴眼液,由广药集团药库采用顺丰快递配送至封闭封控区居民手上。时隔两天,丘主任线上询问患儿母亲,追踪了解到孩子的右眼好多了,结膜发红减轻,分泌物减少,恢复情况不错。

6月15日来了一位29岁的冲口街青年居民小李,他因头痛、眼痛前来就诊,丘主任结合他的病史估计他是带状疱疹,由于病情未明朗,开了些止痛药给他,嘱咐他居家观察。6月16日小李复诊,眼周出现红斑、结膜充血、疼痛加重,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药等治疗。6月19日小李眼周额头出现一片一片皮疹,他担心地问丘主任“医生,我的脸上会不会留疤?”“不会的,放心吧,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会留疤,安安心心呆在家里的空调房,过几天病就好了。”小李的妈妈更是担心他有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会不会是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为了帮助小李战胜疾病,丘主任加了小李的微信,时刻关注着小李的病情,给予治愈的信心和耐心的指导,适时给予鼓励,让小李充满了安全感。从15日起病至21日,小李从一侧头痛、眼睛刺痛、睁不开,到结膜充血、皮肤红斑,再到簇状皮疹、水疱,最后结痂,疼痛消退。在医保门诊统筹下仅仅花了几元钱,7天病程已近尾声。

6月16日荔湾区南片居民全员核酸检测,空荡荡的马路上有了一些生气。突然间一位志愿者开着电动车向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风驰电掣而来,老远就开始大声呼叫“医生救人,阿婆气促发作!” 丘惠嫦主任立即放下正在问诊的病人,马上过去查看。只见阿婆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言语断续。丘主任摘掉病人的口罩,在同事的帮助下,把阿婆搬到靠背椅上,询问到阿婆身上带有急救药,帮她掏出来,倒出几粒放在阿婆嘴里并立即测量血压和心率。几分钟后,阿婆缓过来了。追问病史,阿婆有糖尿病,平时有服药,近1月反复于活动中出现胸闷痛发作,但没有告诉别人,自己买了救心丹,发作时含服几粒就可以缓解,本次发作是最严重的一次,伴有呼吸困难和濒死感。丘主任判断为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气促发作与劳力活动、紧张、焦虑及戴着口罩缺氧有关,应急处理后病人情况虽有好转,但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于是请驻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二线救护车送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是国家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丘惠嫦主任说通过这次在社区支援抗疫,真切地体验了社区医疗场景,全科医生除了是普通内科、老年病科医生,还得不停地在皮肤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小儿科、妇科医生的角色之间切换。全科医生必须是解决健康问题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不分年龄、不分病种,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初级阶段和康复期诊疗,应急处置、向上转诊、慢性病管理、防疫防控……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无限的服务。这次抗击疫情,广大全科医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