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总投资超3亿元!东莞黄江77个乡村振兴项目审核通过

发布时间:2021-06-22 16:05: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玉堂围综合生态公园项目效果图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黄江宣)为力争全镇乡村振兴今年初见成效,东莞黄江镇正在以高额奖补激励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向镇村全域拓展。截至目前,已有14条村的乡村振兴方案获审核通过,涉及项目77个,总投资约3.05亿元。

为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近期,黄江镇以“打擂台”的方式推动各村(社区)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出台乡村振兴项目奖补方案,各村、社区纷纷提交升级改造方案。

乡村振兴奖补方案以2000万元为上限,根据各村审核通过的方案申报的工程项目,按照镇村相应比例分担。该方案的推行充分激发了各村积极性,20条村纷纷推出自己的项目方案,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从“点上出彩”向镇村全域拓展。

77个项目已审核通过

目前,黄江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已对申报的137个项目进行层层严格审核,按照“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共审议通过14条村的乡村振兴方案,涉及项目77个,项目总投资约3.05亿元,奖补总额2.19亿元。

已通过的77个乡村振兴项目中,大多与社区、村本土特色紧密结合,内容涉及文化、旅游、产业等方方面面。如黄牛埔村致力产业振兴,凸显客家文化,打造黄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区;龙见田村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挖掘梅塘战斗事迹,打造红色文化景观。

黄江各村乡村振兴规划将立足现有基础,今年申报的项目一定要确保在年底前完工,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以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龙见田村文艺运动公园工程效果图

围绕各村文化亮点,以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项目为导向,深入挖掘各村(社区)有特色、有深度、有温度的乡村振兴项目。

各乡村振兴项目落成后,有望撬动当地整体经济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进行“8+1”格局规划

目前,黄江要求各村总体上按照“8+1”格局进行规划。也就是说,每个村均需建设一个小公园、一条碧道、一个小广场、一个篮球场、一个小足球场、一个村史馆,以及一个停车场和一座星级厕所,此外,还要有一个突出的亮点。

对于已有8个“一”元素的村,相关负责人建议对原有的进行提升,并根据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结合村域实际,向乡村振兴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再行开展亮点项目建设。

选取建设试点应把握要素尽量集聚原则,以达到串珠成链、以线串面的聚集发展效果,进而补齐农村公共设施短板,提升群众满意水平。

党建引领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黄江镇还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苏东任组长,下设五大振兴组,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领域的各项工作。

为加快实现全镇乡村振兴今年初见成效,明年成效显著,三年发生根本转变的三年目标,黄江镇将坚持“党建引领、头雁先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作用,以打造“乡村振兴先锋堡垒”和组建乡村振兴党员突击先锋队等方式,凝聚合力。

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20个堡垒、组建了一支13人的党员先锋突击队。

结合黄江实际,接下来,黄江镇将坚持做好“五个一”和“一个零”工作措施。“五个一”即乡村振兴办需每天下村督导、指导一次、先锋队要每周下村协助开展一次工作、先锋队要每周上报一次工作报表和简报、每周召开一次乡村振兴工作例会、督导组每月进行一次督导;“一个零”即工作问题零积压,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防止问题积压。

声音: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陈伟坚:通过街道小景提升社区形象,们计划通过街道小景点缀美化,提升社区整体形象。”北岸社区党委书记陈伟坚表示,社区还将依托旧围特色建筑,建设1个村史馆,同时通过墙绘、配建康养广场,升级周边环境。

梁何贵: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田美社区党委书记梁何贵表示,田美社区党委将在产业方面,重点推动板湖工业北区“工改工”项目,实现存量土地优质更新、增量土地集约开发,引进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蔡伟华: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长龙社区党工委书记蔡伟华表示,长龙社区将以党建为统领,挖掘自身红色资源,激活红色要素,将红色主题和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