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大湾区

中国侨都江门首届“520”人才节开幕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
发布时间:2021-05-20 23:27:5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顺盛 通讯员谢元春 周颖森)5月20日,“党管人才 邑彩纷呈”江门市首届“520”人才节在江门人才岛隆重开幕,以城市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东省、江门市各级领导干部,院士、专家人才代表,市重点产业企业代表以及五邑地区优秀学生代表等约200余人参加活动。

据悉,首届“520”人才节,是江门市历年来活动规格最高、形式最多样化、人才覆盖最广的人才盛会。通过聚集人才品牌的打造、人才生态的优化和人才政策的更新迭代,打造一个“展示窗口”,开展一批“品牌活动”,推出一批“政策干货”,展现一批“人才风采”,生动呈现了江门爱才、惜才、敬才的良好氛围,厚植人才发展沃土的生动实践。

开幕式上,播放了江门人才故事宣传片“点亮幸福”,展示了人才在江门奋斗的故事,引起人才广泛共鸣。发布了江门人才工作口号“侨连世界 邑聚英才”、标识(Logo)及人才绿卡,标志着江门着力构建人才工作体系的决心。活动上,还进行了一系列人才项目签约,通过“科技+项目+人才+平台”对接,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代表共同在人才岛种植人才林,寓意每位人才扎根江门五邑大地,与江门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本次人才节为期3天,主会场+市直、三区四市分会场累计开展20多场专题活动,包括岭南科学论坛、广东省制造业江门市引才合作交流会、邑青人才回乡振兴发展计划、江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峰论坛、人才之夜音乐会、江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高层次人才联谊等各类活动,集中展现我市人才工作成果。通过“以活动促创新、以活动强平台、以活动促交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形成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加快一批高端人才、高端科技资源汇聚江门,推动一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转化落地,持续提升江门人才工作的效益和影响力,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江门正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发展机遇,江门人才工作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全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发挥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撑作用,让更多人才融入江门、扎根江门,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坚强人才支撑。#p#副标题#e#

相关新闻:本次人才节实现多个“首次”

本次人才节规模盛大,新意频出,在江门市历年的人才工作基础之上创造了多个“首次”,是江门市历年来活动规格最高、形式最多样化、人才覆盖最广的人才盛会,在政策干货、嘉宾规模、活动形式上实现了又一次大的突破。

A.命名全国首个“人才岛”

秉持“智领潮头、侨连天下,绿水青山、景城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文化理念,以智为目标,侨为基础,实现“以岛带城,以智提制”,活动正式将蓬江区潮连岛命名为“江门人才岛”,致力将其打造为国际标准、全国样本、广东标杆,成为推动江门深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新高地的重要动力源。江门人才岛致力打造“国际岛、种子岛、创智岛、数据岛、健康岛、传承岛”6大组团,成为集产业合作、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思想交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人才交流中心。2016年12月,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开发建设江门人才岛工作要求。项目规划总投资280亿元,自2018年9月全面启动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超80亿元,实施开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工程、产业载体工程等64个项目,吸引了中国铁建、腾讯、华为、省科学院、IBM等知名企业单位入驻。B.首次发布江门人才工作LOGO、口号

江门以“侨连世界 邑聚英才”为人才工作宣传口号,既突出作为“中国侨都”的厚重文脉,又彰显江门爱才、惜才、敬才的鲜明态度,向世界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天下英才赴江门共镶美好。新发布的人才工作LOGO兼具江门特色与宣传主题,以树木为原型,融入江门市著名景点“小鸟天堂”进行二次创作,整体由江门英文缩写“JM”“人”“才”与飞鸟四大元素构成,以“才”为树干,托起寓意三区四市的七只“飞鸟”,寓意人才能为江门提供源源不断的才智养分与强劲活力,人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充分彰显了江门着眼侨乡文化底蕴,面向五湖四海英才的宽广胸怀。

C.发布江门首部人才故事微电影

活动诚邀央视专业制作团队亲赴江门拍摄江门人才专题故事电影,浓缩科技、文旅、教研、大健康、建筑五大具有代表性领域的人才形象,描摹江门人才群体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展现侨乡江门多彩的城市名片。同时紧密结合江门人才工作元素,融入创业资助、医疗帮扶、子女入学、住房安置等重点人才工作领域,以艺术化的加工方式、形象化的镜头语言彰显江门人才工作助力人才成长成功、帮助人才排忧解难的突出作用,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挚邀请,来到江门点亮幸福、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D.首次发布专项高管骨干人才政策

本次人才节公开发布推介企业高管、骨干人才政策“九条”,进一步支持高管、骨干人才推动新投资引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出,进一步指出高管、骨干人才引领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支持高端产业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支持高端人才带项目落地、进一步强化新投资引进重大项目人才安居保障、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以九大“干货”政策扎实推动人才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对接“5+N”产业集群重点企业,聚焦高管、骨干人才这一企业发展的核心中坚力量,进一步激发高管、骨干人才在江门干事创业热情,奋力开创产业与人才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E.首次全城联动为人才“点赞”

让地标变灯塔点亮“爱才”情怀,以城市为蓝图彰显“爱才”本色。5月13日至23日,在江门的地标景观万达广场双写字楼播放灯光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与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的人才发展理念,为人才点亮明灯,向人才发出问候,以地标建筑独一无二的吸引力进一步彰显江门这片热土的热情满怀。同时动员市区各重要路口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人才风采宣传片、人才节宣传海报等内容,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爱才、惜才、敬才的氛围,塑造江门全新城市名片。

F.五邑侨乡人才辈出,宗师巨匠灿若群星

江门也是著名的“院士之乡”,优良学风家风孕育五邑英才,华侨文化塑造开放之风,祖籍江门五邑的两院院士现有34人,研究专业涵盖人文社科、物理动力、生物化学、医药卫生等领域。公众耳熟能详的“一门三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植物学家陈焕镛,有机化学家黄乃正,水稻遗传育种专家黄耀祥等。在五邑华侨广场前面,能看到一条长约200米的“院士路”,它是我国第一条以院士命名的路。在绿树掩映下,道路两边数十位五邑籍院士的雕像成为了江门所特有的风景。

G.创新工作举措,率先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

从2017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以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引进100名以上以博士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安排到全市党政机关工作,进一步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按照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调任公务员的途径,打开公务员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通过首创“学术+载体+导师”机制的精准培养,搭建“组织+政策+产业”保障的发展平台,解决“身份+待遇+家庭”需求的关键问题,储备一批复合型高素质党政人才,累计引进博(硕)士近百人。本项目开创了全省引育年轻干部的先河,得到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全省7个地级市纷纷效仿开展类似的人才工程。

H.开展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建设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

2016年,经国家人社部批复,率先试点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持续推动“1+7+N”建设布局,打造“一站式”创新资源平台,探索“人才+科技+项目+产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模式。示范中心成立以来,推动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近100家,引进进站博士后近100人,在站博士数量比示范中心成立前增长26倍。42名博士后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4名博士后获得广东省“2020年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称号,1名博士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科研成果。

I.创新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江门市创新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对破解基层人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难题做了有益探索。建立“党建+人才”产才融合的镇(街)人才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作用,以服务产业、企业、人才为定位,完善镇(街)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镇(街)人才工作服务站与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建设。发挥企业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建立基层人才工作队伍,完善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建立镇(街)专业人才库,通过“一个阵地、一支队伍、一站服务、一项平台”促进党建、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

J.精准施策“一事一议” 强化人才创新引领

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快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引智工作机制,打通重大人才项目落地“绿色通道”。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导向,打造产业集群高地,针对符合条件的带产业项目落户产业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3000万元产业项目资助,实现“引进人才——集聚创新团队——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着力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塑造产业新优势中的作用。

出席活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吸引更多人才到人才岛安家,“潮连岛要真正变成筑巢引凤的人才岛,应该从自然环境、产城规划、创新活力等方面着手”,在人才岛潮头公园。

崔愷认为,第一步是要充分利用好潮连岛的生态优势,“目前江门城市建设已很有规模,但潮连岛仍保留了很好的开放性空间,可以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设,营造适合人才生活工作的环境。”尤其是,打造绿色开放性空间,营造出年轻人随性交流的平台。

同时,人才岛还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会议中心、酒店等,为专家学者交流提供大讲堂,“这是迸发新的思考、新的思维很重要的条件”。崔愷希望,人才岛未来将建成生态岛、文化岛、创新岛。“目前,规划已经落地了,正在做深化的工作,而且部分项目已相继启动。”

展望人才岛未来,崔愷认为,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才”,也拿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自身的优势,而且随着大湾区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江门、人才岛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聚才引智的条件越来越优越,譬如说江门的人居环境、空间优势等。

在此基础上,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协作发展格局越来越成熟,“江门要结合自身的城市、产业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招引人才”,崔愷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能量,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从人才岛到新发布的人才标识,他深有感触,“以前我到过小鸟天堂,无论鸟儿飞多远都要回家,我觉得这就是对人才岛的期待,它会逐渐发展得枝繁叶茂,吸引更多人才来到这里安家。”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