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来自中非合作论坛的世航会“声音”:广州“空中丝绸之路”开辟中非合作新空间
9月3日,中非领导人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规划新时期中非合作的“路线图”。作为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中非合作 “先锋”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支点,广州,也在此时成为“出镜率”很高的城市。
9月3号当天,与国传报道一起,南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星报》刊登了专稿《Thriving Lion, Welcoming Dragon: Africa and China’s Growing Ties in Guangzhou》(中文译名:中非共筑繁荣发展 广州见证深化合作),文章关注到即将于9月15日至18日在广州举办的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指出广州作为中国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南大门”,正在通过架设中非“空中丝绸之路”,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双方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共赢发展空间。
广州积极拓展中非航线,中非贸易合作迈向新高度
《星报》报道指出,早在2003年,白云机场首条非洲航线开通,“广州—亚的斯亚贝巴”每周有14架次航班往返。如今,白云机场前往非洲已有6条航线,每周有68架次往返航班,中非航线上年客流吞吐量达到65万人次。
“增加的新航线必定会让自己和其他同行都享受到更有效率、更经济、更便捷的航班服务。这是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发展的重要因素,” 广东新南方集团副总裁邓愚这样评价道。新南方集团投资开发的尼日利亚奥贡广东自贸区是首批中国境外经贸自由贸易区之一,为很多企业走进非洲提供平台。
报道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驱动下,不少广州企业把“走出去”战略和贸易投资的热情投向了非洲,而 “空中丝绸之路”牵连起的不仅仅是贸易往来,还为非洲当地带去了技术援助。
《星报》关注到一家与非洲合作密切的广东本土企业——广东世能集团。该集团2010年起就把投资方向定到非洲乌干达,并针对那里制造业落后、电力设备空白的情况,于2012年成立中乌第一家合资公司——ORION(奥莱恩)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把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带到国外。近年来,该集团又将这种合作办厂的模式推广到肯尼亚、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
根据广州市商务委和广州海关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广州与非洲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73.6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的123.1亿元相比,增长超过6倍,年均增长率达19.5%。截止到2018年6月,广州累计有52家企业和机构对非洲国家投资。
9月15号,在广州即将召开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嘉臣表示:“举办2018年世航会将有助于广东机场集团在中国建设开放的经济体系,并将广州打造成一座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发展的桥梁。”据悉,白云机场将携手更多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加航班频次,计划未来三年内新开国际航线30条。
广州成为非洲企业发展热土,中非书写互利共赢新篇章
一大批广州企业在非投资兴业取得成功,而非洲企业在穗投资同样取得不俗业绩,书写了中非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精彩故事。
《星报》报道中叙述了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客商丘卡•裘德的故事,目前他经营着一家名为Ibaaku的服装企业,在广州生活和从事贸易工作已有17年时间。他对中非合作的双赢原则表示认同,并大胆指出:“在我看来,现在我没有理由回到非洲。在这里能让我们有机会把生活过得更好。”
来自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商人约翰同样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实现了他的非洲梦。报道指出,约翰多年前就设立广州双盈投资公司,从中国出口建材去非洲。他说,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坦桑尼亚有97%的农产品享有中国政府给予的关税优惠,因此,去年他开始转做进口,把非洲农产品木薯、黄豆、黑芝麻等卖到中国,每年的销售额在800万美元左右,同时也带动了非洲农户的生产发展。
中非之间的贸易投资是以互利共赢原则为基础的,相比较于非洲企业在中国投资才刚刚起步成长,非洲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新兴投资目的地。
报道指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入驻非洲,许多非洲商人和官员对此都表现得非常热忱。《星报》报道引用埃塞俄比亚驻广州总领事Teferi Melesse Desta的观点,指出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打下如此夯实的民意基础的,就是广州这个繁荣发展的门户枢纽。他还表示,作为中国的强省,广东与埃塞尔比亚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此外,广州也在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埃塞尔比亚等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位于广州的中非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霍江涛十分认同埃塞俄比亚驻广州总领事的观点。她表示,中心希望与非洲携手,推动非洲的工业基础设施革命。这些努力将为非洲劳动力市场新增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广州航空枢纽建设成果显著,中非合作释放发展新潜能
《星报》报道中写到,随着广州着力打造航空枢纽,中国商人及广州市民都将迎来新一轮的商机,同时也让中非两地人民都享受到“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的双赢硕果。
每当夜幕降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便迎来了非洲旅客出港的值机高峰。“运输者”或者“拖包客”——人们这样称呼这些以人力中转的方式进行贸易的非洲商人。每周,白云国际机场提供多达34个航班在中非之间往返,年客流吞吐量达到65万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超过30吨商品以“客带货”模式完成对非出口。
已来中国学医数年的几内亚小伙Sashinge对此深有感触:“如今(广州)通关更快了,高效、便利。感觉广州人对非洲人的态度比以往更加热情了。”白云国际机场熙熙攘攘,“大包小包”的非洲旅客,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星报》报道中的这段采访内容反映了广州与非洲之间越来越深厚的情谊。
肯尼亚航空公司远东亚洲外站经理文森特说,对于很多非洲客商而言,广州仍是最富魅力的商品采购中心。特别是对于一些缺乏港口的非洲国家而言,从广州空运“中国制造”返乡销售依然利润丰厚。
广州中远海运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广州航空枢纽建的受益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并被《星报》报道所提及。作为跨境电商企业,广州中远近年来增长迅速。公司副总经理熊云龙表示,“广州空港经济建设为广州中远和物流、电商等相关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地面服务。海关和检疫时间不断缩短。货站的人性化管理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
航空枢纽建设作为广州继续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之一,其航空效益也让广州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沐春风。
毗邻广州白云机场的飞行派空港文旅小镇将于今年10月对公共开放。这里,将打造成为繁华的商贸文化中心,配套具有岭南建筑、文化和特色的协同办公区域、高档公寓和特色民宿。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Oscar Liu表示,小镇内配备了城市候机楼,旅客在园内即可办理登机手续。飞行派开发商致力于振兴原本一度偏远、贫困的人和镇凤和村,“过去这里人均年收入才3000元,随着文旅小镇的建设以及环境方面的好转,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已增加了20多倍。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该镇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星报》报道当中对这个小镇这样评价到,这里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艺术社区,甚至是一个经常举办展览会等艺术文化活动的“无墙艺术博物馆”。
文章最后这样评价到,“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众多,意义深远。不管是在广州追逐商业梦想,甚至有能力摆脱贫困的非洲客商,还是生活在从不为人知的乡村变成繁花似锦的枢纽的广州本土居民,这些经济举措带来双赢的局面似乎还在继续拓展,释放出新的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