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会做粤菜的彝族姑娘: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2021-04-23 21:33:37 来源:中国报道

图为彝族姑娘曲木子果正在介绍学习“粤菜师傅”感受和未来打算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粤仁宣)“半年多来的努力终于见成效了。现在不仅村情村史馆开馆了,新修的游客接待中心、餐厅、民宿也全部投入使用。”站在新建的村情村史馆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曲木子果十分激动。

大凉山三河村的文旅项目现在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村史馆已经装饰一新,民宿、餐厅也将投入使用,等到开业后,曲木子果也将成为文旅项目的助理,真正忙碌而充实的工作还在后头。

生于1999年的曲木子果,已经是有多年经验的“打工人”了。曲木子果的成长也见证了三河村的变化。

曾经的曲木子果家跟村里其他村民一样都住着危险的土坯房,过去几年,她的生活主场并非大凉山,而是深圳、东莞的电子加工厂,主要做充电器、数据线。

“我们家里有8口人,我排行老三,今年21岁,在广东东莞那边一个电子厂打工。”曲木子果告诉记者,由于以前家里特别贫困,她13岁就没读书跟随父亲去了东莞。除了过年的时候回来一下,基本都在外面。去年她住进了自己的新家,不仅用上了自来水,还用自己的积蓄给家里买一个冰箱,里面填满了弟弟喜欢吃的冰淇淋。

2020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广东将“粤菜师傅”等多个技能培训带到了大凉山。曾经的曲木子果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连简单的川菜都不会。在听到村里有这样一个厨师培训活动,她果断选择回到家乡。

图为“粤菜师傅”走出去助力乡村振兴采访团走进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

“这两年,凉山许多彝族贫困户都已经异地搬迁、喜迁新居,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学厨恰逢其时。”如果说东西广东对口凉山扶贫协作让村民摘下贫困的帽子,那么“粤菜师傅”工程走进凉山送教上门,则村民们拥有一技之长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

“每天教给乡亲们4道菜,希望通过20天的培训,大家都能掌握一定的厨师技能。” 曲木子果说道,“我们这里盛产土豆,但是大多数人都做不来,包括我的爸爸妈妈,大家都是把土豆切成块直接放锅里煮,最多吃的时候弄点盐或者调料。”而现在,她不仅会红烧肉、回锅肉、土豆烧排骨等传统川菜外,更是学会了5、6道粤菜。

西南地区普遍喜辣,位于大凉山的彝族群众也不例外,而粤菜普遍口味清淡,在四川凉山州的首府西昌市,甚至很难找到一家真正的粤菜馆。

在曲木子果看来,这并不是问题。因为培训教的不仅仅是一盘白切鸡,一份流沙包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菜的基本技巧。曲木子果的刻苦学习也给培训班导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曲木子果总结了三个学厨的好处:“第一可以自己创业,开餐馆、办农家乐,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第二可以到餐馆当厨师,大大提高收入;第三可以改善家庭生活,学会炒菜一家老小都能吃得好,很多彝族妇女的家庭地位也因此大大提高……”

“新生活才刚刚开始。”摆脱贫困后,像曲木子果这样,学习一技之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正在迎接家乡美好的明天。

顺德厨师学院认真践行广东“粤菜师傅”工程,积极开展“一人学厨,全家脱贫"职业教育扶贫工程,以“名校联名店、名店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名厨走向世界”的“四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凉山州培训出一批批“粤菜师傅”,有力地促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支持有意愿的农民群众通过专业培训后回乡开办农家乐或外出就业创业,是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有效手段,是培育特色产业强村富民、走质量兴农之路的重要途径,是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重大举措。

两年来,广东把“粤菜师傅”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盘子,统筹部署、一体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人社厅积极采取各项政策举措,充分结合“粤菜师傅”特点,面向“粤菜师傅”劳动者群体,积极实施就业创业和技能扶贫扶持政策,大力拓展就业创业渠道,走出了一条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