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农户种粮“不下田”,广东农机龙头助力农村实现可持续增收

发布时间:2021-03-22 16:24:0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蔡林聪 通讯员沈东)近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新宋村上千亩的水稻田中,当地农村合作社的创办人彭鹏正操作着插秧机在田里进行插秧。在新宋村,机耕、机种、机防、机收、机烘等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已经用上了先进的农机设备。

彭鹏是广东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在江西的大区经理,3年前,来到新宋村和当地村集体联合创办了农村合作社,为新宋村从整地准备、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品加工等环节提供服务支持。据彭鹏介绍,这是此前在广东东莞周屋村已经走通了的农业服务模式,如今他们将广东的先进经验带到江西,3年来已经让当地的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连当地的贫困户都得到了实惠。

农机设备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收,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彭鹏把我们新宋村的农业都盘活了。”提起彭鹏,新宋村第一书记宋林根赞不绝口。3年前,彭鹏来到了新宋村,想在当地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村子的发展提质增效。当时,新宋村约4000亩农田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农户们普遍自行选择作物进行人工种植,种植速度慢、种植作物质量参差不齐、田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存在已久。

而合作社成立以后,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农机设备提升生产效率,新宋村遇到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宋林根表示,目前新宋村的农活全都用上了农机设备,不仅效率高,通过机耕、机种、机防、机收、机烘……农产品的产量还比之前提升了10%还不止。“农村合作社成立以来,村里环境变美了,土地不荒了。”新宋村村民们对家乡的变化感觉更加明显,有农户说:“每年村集体还能给我们发放分红,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

实际上,彭鹏刚到新宋村的时候,还没有和当地的农民建立起信任机制,工作的推进很难进行。“村民们对我们不熟悉,对我们说的模式更是表示怀疑。”为了让村民们放下防备,彭鹏带着的团队将村里闲置的学校租下来改成农业生产基地,扎根下来和村集体合作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没想到一来就是三年。”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由和村集体、村民分别入股,村民们每年都能从中拿到10%的分红。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将村里的土地集中管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合作社为村里提供农机设备及人才培训服务,通过机械化的种植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我们实际上解决的是‘谁来种田’这件事儿。”据彭鹏介绍,在广袤的农村地区,部分土地无人耕种,日渐荒废;即便是目前有人耕种的农田,等到这一代农民老去,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再务农。“合作社成立以后,我们反过来雇佣当地的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来操作农机设备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这就解决了无人耕种的问题。”彭鹏表示,目前,新余村的农业生产工作从机耕打田,到播种插秧、农药喷洒、收割烘干、进库碾米等,统统用上了生产的农机设备,综合效率比之前大大提升。

科里亚联合村集体创办的合作社的育秧中心

“如新宋村这样的合作社,过去几年中我们在江西一共做了8个,8条村加起来的耕地大约有3万亩。”据彭鹏介绍,通过在当地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将设备、人才带到村子里来,甚至为村子提供代耕代管代种代收的托管式服务,这样规模化生产的产品性价比高、市场竞争力强,能够为村子实现可持续的增收,还能够解决当地贫困户长期就业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了。

据悉,这种模式实际上是该公司早年间在广东东莞周屋村尝试推行并取得成效的。“广东的城市发展更快,农村面临的人口流失、土地荒废的问题来得更早一些。”彭鹏介绍,这种“广东经验”的托管式服务相对成熟,除了江西以外,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已经建立了十几家农村合作社。“目前我们发力的重点是江西,未来3年内,我们要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江西的100条村里去。”

而这,也是彭鹏目前为乡村振兴在思考的方向。“土地的规模是有限的,我们要往增加土地附加值的方面去走。”彭鹏表示,为了带动各个村子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将探索通过合作社帮助村里打通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产业链,也就是三产联动。“我们要打响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借助在广州的优势,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销往经济更加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