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3月1日正式施行

发布时间:2021-02-25 22:32:5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粤环宣)近日,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将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落实排污者主体责任、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战略举措。《条例》在落实“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方面进行了创新,强化法律责任方面。

《条例》推动精准依法治污

《条例》的实施,对该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了法律支撑。《条例》确立了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对排污单位落实排污治理主体责任提出制度刚性约束,也使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有法可依,有利于提高环境治理法治化水平。突出了管理重点。《条例》进一步明确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原则,将固定污染源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对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进行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双管控”,并在申领排污许可证程序、自行监测、提交执行报告及排污许可证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管住、管好发证类排污单位的同时,以排污登记方式兼顾对污染程度很小的排污单位的管理,大量中小微企业仅需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填报排污登记表,为企业带来便利。明确了责任归属。《条例》明确了生态环境部门、排污单位、相关技术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在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中的权责关系,细化了排污单位的证后管理要求,有利于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守法、社会监督的良性氛围。贯彻实施好《条例》是落实排污单位治污主体责任,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加快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

《条例》在落实“放管服”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方面进行了创新

据介绍,在贯彻实施《条例》过程中,该厅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排污许可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强化《条例》实施的宣传培训,加强指导帮扶,优化证后监管模式。生态环境部门将根据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管理类别、信用记录和生态环境管理需要等因素,合理确定排污许可执法检查频次和检查方式。对主动履行排污治理主体责任、认真落实证后管理要求、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社会诚信较好的排污单位,可适当降低检查频次。同时,采取远程核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减少对排污单位正常生产的扰动。四是促进相关制度衔接。以排污单位实际排放数据为纽带,推进排污许可制衔接生态环境统计、总量控制、环境保护税等相关制度,推动将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作为生态环境统计、总量考核、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的依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能。

《条例》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条例》构建了“企业自证守法、政府依证监管、社会共同监督”的新型治理体系,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负担,推动形成公平规范的环境执法守法秩序。一是规定企业落实自主管理,通过主动申领、主动监测、主动记录、主动报告、主动公开,将排污治理的责任回归企业,落实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二是规定生态环境部门依规核发、按证监管、依法处罚,改变以往政府包办式、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厘清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在许可证核发、执法环节的责任边界。三是规定政策制定公开、审批过程公开、排污信息公开、处罚结果公开,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有序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企业排污行为。

《条例》规定排污许可证是对企业生态环境监管的主要依据,明确了政府依证监管责任及社会的监督参与责任,对排污单位实行从环境准入、排污控制到执法监管的“一证式”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综合生态环境监管和依证执法,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扰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无证排污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条例》对排污单位规定了12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严惩重罚违法排污单位,推动排污单位守法排污。《条例》对情节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规定了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多种处罚措施。例如,对无证排污、超浓度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等行为,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结合排污许可管理实际经验,对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进行排污管理、违反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要求、弄虚作假骗取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依法严惩。《条例》对污染物排放口位置或数量、污染物排放方式或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使用、运行自动监测设备,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等行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排污单位未建立台账记录制度、未如实进行台账记录、未按照规定提交执行报告、未如实报告排污行为等行为,处每次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依法撤销其排污许可证,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强化与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措施的衔接。排污单位违反条例规定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组织复查,发现其继续实施该违法行为或者拒绝、阻挠复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按日连续处罚。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以拘留。

进一步加强证后监管

近年来,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工作的部署,该省在推动证后监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该厅每年组织全省排污许可制实施情况评估,抽查排污单位证后执行情况,并将超标排污等内容纳入企业环境信用体系。组织印发《关于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登记中加强执法工作的通知》《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执法指南》等文件,指导各地开展执法工作。相关地市在证后监管方面也先行先试。譬如,深圳早在2017年就将排污许可证执行落实要求纳入地方的环保条例,广州、汕头、佛山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执行报告提交督促抽查,东莞结合有奖举报制度严厉打击了一批无证排污违法行为。

不断强化依证监管工作,为《条例》在该省的落地见效提供执法保障。

一是完善依证监管执法制度。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排污许可执法检查纳入年度执法计划,组织开展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日常执法监督。加强与污染源“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的衔接,将不按证排污、证后执行不到位的排污单位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加大检查频次。不断完善依证监管的执法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

二是强化执法与排污许可核发管理的联动。继续深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执法部门对核发部门移交的抽查问题清单,组织检查并反馈执法结果,提升排污许可管理效能。

三是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在国家平台及时公开监管执法信息,加大对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单位的曝光力度。深化排污许可证的信用约束,完善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证后执行内容。继续鼓励公众举报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的单位和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营造排污单位主动守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黄楚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