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增城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著生态文章 绘美丽增城

发布时间:2021-01-19 12:13:1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增宣 陈惠瑜 李妍 姚玉函) “抬头见蓝天白云,推门闻鸟语花香”,此番美景已经在增城处处展现。“十三五”以来,增城坚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活在增城的市民群众,努力建设一座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增江碧道 | 打造城市休闲滨水廊道

初溪水利枢纽

一泓增江碧波,是增城人心中家乡最美的模样。早在2011年,风光旖旎的增江画廊就入选全国第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为进一步提升滨水环境,近年来,增城将优化增江“一江两岸”规划建设列入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着力优化水环境,打造城市休闲滨水廊道。

在初溪大桥的下游侧,竖立着一座崭新的五星航道垂直大桥,不时有游船往来通航。这是2019年竣工的初溪水利枢纽船闸工程。该工程按300吨通航能力设计单线一级船闸,有效尺度为120×12×3.5米(长×宽×最小槛上水深),通航净空8米。船闸设计上游最高通航水位7.09米,最低通航水位5.0米,下游最高通航水位7.0米,最低通航水位-0.2米。随着船闸工程的建成,初溪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了集灌溉、发电、航运、交通、供水、市政、美化、水环境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功能建设,增江也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进一步促进了沿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一体化发展。

除了完善水利设施,增城还在“一江两岸三带”规划的基础上,对光辉大桥至初溪拦河坝约12.8公里河段的“一江两岸”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程以雁塔大桥为界,分为上游段和下游段,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对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完善亲水设施和滨河慢行系统,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为群众休闲提供一个滨水空间。

沿着增江河从光辉大桥向南前行,西山休闲公园、雁塔栈桥、增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圣皇洲广场、立体碧道、荔湖湿地、半岛公园、江畔公园等景观节点次第呈现。蜿蜒的生态岸线串联起南山古胜、双塔锁江、鹤之洲湿地公园等景区景点,勾勒出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巨型山水生态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下游雁塔大桥至初溪拦河坝6.5公里河段被纳入省级碧道试点。其中,与素有增城“小鸟天堂”的圣皇洲隔水相望的一段三层立体碧道属全省首创。该段立体碧道占地约1.1万平方米,与政务中心、樱花园、圣皇洲广场、观海长廊串联形成带状滨水景观空间。边坡共设置三层景观道,一层的亲水道为骑行道,是贯通圣皇洲广场和观海长廊的主要道路;二层为位于半山腰的慢行步道,是边坡主要的观赏慢行道;三层为登山道,主要结合路面通行道,串联山体公园各个景点。

荔湖湿地公园 | 品山水人文 游魅力湿地

白鹭翩翩、碧水潺潺、芦苇丰茂,河面不时有水鸟掠过,宛如一幅山水画……在荔湖湿地公园,群众可以亲身感受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意境,领略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与美好。

荔湖湿地公园位于荔湖沿线,地势平坦,有较大面积的河网水体。区域内主要有花叶芦竹、再力花、睡莲、芦苇等湿地植物。同时,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鹭、燕子、鸳鸯、画眉、布谷鸟、翠鸟等鸣禽类,拥有较好的潜在生态功能。

十三五期间,增城全面加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荔湖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湿地修复与重建、湿地宣教展示区的建设、湿地功能展示、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统筹安排,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开展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把荔湖湿地公园打造成鸟类天堂、垂钓乐园、田园风光、湿地功能体验与公众休闲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根据植被资源与现状景观资源的分布,荔湖湿地公园划分为五大园区,分别为湿地管理服务区、湿地合理利用区、湿地宣教展示区、湿地恢复重建区和湿地保育区。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中心入口广场、公园管理处、生态停车场等,主要承担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使湿地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合理利用区位于公园东部,规划有荔香风情、休闲健身绿道、休闲娱乐平台等三个景点。其中,荔香风情区主要植被资源为荔枝树,建有观景长廊、荔香亭、荔香风情廊、亲水平台等观景点,让游客从中学习增城历史文化、湿地知识等;休闲健身绿道贯穿于湿地公园东侧,游客可以通过步行或自行车等方式漫步于公园内,沿线观赏湿地公园风光,另外沿线还设置了让游客停留休息的特色坐凳,是游客休闲健身、观景赏景的好去处;休闲娱乐平台位于公园的最南部,主要建设有景观墙、三稔古韵、亲水平台等供游客摄影、垂钓,增加娱乐休闲性。

湿地宣教展示区位于公园中部,有开拓扬帆、棕榈风情、科普宣教等四个景点。其中,科普宣教区域主要建设有科普长廊、大面积的湿地水生植被以及亲水平台,设置了湿地知识宣传栏、湿地植物标本栏、湿地知识讲堂等内容,为广大游客和学生提供学习湿地、了解湿地的好去处。亲水平台让游客零距离观赏湿地公园风景,也是游客亲近水边植物的学习平台。

湿地恢复重建区位于公园中部,用地面积约15亩,规划景点主要是生态绿岛,对现状被破坏的湿地资源进行恢复重建,在展示典型生态服务功能和湿地生态环境价值的同时,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景观。

湿地保育区位于公园西部,用地面积约74亩,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大面积的阔水水域、浅水滩涂、生境岛屿等组成。该区域结合现有条件,营造以湖泊、河流和沼泽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和区域调控,逐渐形成自然状态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辅以建设阔水水域、河流、浅水滩涂及各类湿地植被的营造,招引鹭类、雁鸭类等水(涉)禽及其他野生动物。

增城绿道 | 串起全域生态绿脉

市民在樱花公园散步

“广东绿道,增城创造”,增城绿道作为我国绿道的发源地之一,在全市率先开始规划建设,成为国内最早规划建设绿道的地方之一。

多年来,增城发挥山、水、田、园的生态禀赋与乡土人文资源,结合区域发展布局,尊重规律,因循自然,规划建设尊重规律,因循自然,坚持保护原生态、原产权、原民居、原民俗,不破坏地质地貌,严格保护水源和居民建筑,充分利用沿线的荒坡地和旧厂房、旧民居建设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修旧如旧;利用村道、堤围和果园,沿山边、路边、水边蜿蜒穿行,遇树绕路、遇村绕道、遇水搭桥,体现浓厚的增城地域特色和生态自然特色,节约土地成本,既满足了城乡发展对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又凸显了国际化、艺术化和人性化,将绿道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宜居城乡紧密结合。凭借绿道建设,增城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国内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增城继续加强绿道建设管理,增强道路绿化观赏效果,目前全区绿道总长达583公里。荔湖环湖绿道作为增城绿道网建设的精品路线和示范点,建设投资超过5000万元,于2016年竣工,环湖绿道长约11.3公里、宽3米,主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整合周边山、水、园、林元素,形成独特的“城—山—水”景观风貌。同时,绿道配套建设有沿湖景观绿化、缓跑径、亲水平台、凉亭、卫生间等项目,通过点、线、面结合等方式,打造一条高标准以“花”为特色,具备休闲健身、赏花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环湖绿道,成为增城打造生态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