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打好“组合拳”换来“肇庆蓝”

肇庆“气质”实现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0-12-28 18:32:16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段建新 报道) 冬日时分,广东肇庆街头,蓝天白云映衬下,七星湖上水波荡漾,西江河畔清风徐徐,北岭山上绿树成荫,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优质的空气已成为肇庆人民的骄傲,“肇庆蓝”频频刷爆肇庆市民朋友圈。

殊不知,环境空气曾经是肇庆人民心中的痛。就在2014年,广东首次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排名时,肇庆成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垫底生”。

然而,7年来,肇庆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今年1-11月肇庆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2,全省排名第14位;优良天数比例97.6%,同比增长13.2%;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0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出炉,肇庆市名列其中,包括空气在内的环境质量得到国家肯定。

从全省排名垫底到改善幅度名列全省前茅并成功夺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多年来,肇庆空气质量如何实现蜕变?日前,记者走进肇庆一探究竟。

升级改造后的废气治理设施

陶瓷企业“煤改气” 吹响治污号角

灰尘滚滚、噪音巨大、环境糟糕是人民对大多数陶瓷工厂的固有印象。然而,在肇庆市高要区萨米特陶瓷生产基地的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看到的景象颠覆了记者的认识。在近距离接触该基地全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过程当中,记者了解到该生产基地在大气、扬尘、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工艺,以及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该基地在2018年1月被工信部评为第二批绿色工厂,是全国建筑陶瓷行业目前唯一的智能工厂。

“置身与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工作,一天下来都神清气爽,这是在以往不敢想象的。”一名基地工人一语道出了肇庆陶瓷产业有过的困境。

作为曾经的主要产业之一,陶瓷产业多年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也给当地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副作用”。全市现有63家陶瓷企业264条生产线,建筑陶瓷产能约占全省的1/3。2019年全市陶瓷行业产值221.7亿元、税收7.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税收的7.2%和10.1%;但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总量的30.9%和45%。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环境保护,肇庆面临抉择。“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市民美丽蓝天。”肇庆市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以实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为开端,吹响了“治气”号角。

2013年以来,该市坚定不移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引导和扶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推行“一企一策一专班”,对陶瓷企业动真格,并加强执法检查,倒逼治污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陶瓷企业“煤改气”的积极性。该市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在限期内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给予省专项资金补助5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分别给予30-5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同时,全力保障气源和气价稳定,努力推动建筑陶瓷生产线升级改造。

截至目前,肇庆全市264条陶瓷生产线,计划实施关停退出56条生产线;“煤改气”已完成205条,完成率达99%。

美丽星湖

科技制度双管齐下提“气质”

“看,这就是我们治理黑烟车的‘神器’。”在肇庆的321国道边,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朱云锋指着龙门架上的抓拍器说道。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7个“黑烟车”抓拍点,只要排放超标的车辆路过,便会立刻被抓拍,并将实时画面传输到肇庆市污染源监控中心。

根据检测信息,交警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罚款200元并扣3分。自2020年6月起肇庆全市域内禁行黑烟车,7至11月,累计已对闯禁的915辆黑烟车定点拍。肇庆也成为广东省内第二个实施黑烟车上路行驶处罚并开展定点抓拍的地级市。

肇庆以科技手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还体现在依靠智能立体监测网打造先进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对7天内、9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精准预测,以及实现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动态效果评估,以此开展大气重污染过程气象特征、成因与输送特征研究,为治理大力污染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1月,肇庆市先后启动15次共61天的不利气象应对,仅出现了8天污染天气,成功“抢回”53天优良天。

科学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背后,还凝聚着肇庆市以组织和制度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努力。

肇庆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领导力量,多管齐下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治理工作。继2014年成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之后,肇庆于2019年底又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市领导亲自挂帅,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定期会商机制,实现污染防治动态管理。

为了形成上下合力,肇庆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将各项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定期进行督查,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

有了科技和制度保障,肇庆空气治理的步伐持续向更广更深领域迈进。例如近年来大力推进锅炉、窑炉升级改造,已完成35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燃料清洁化改造、8台35蒸吨及以上在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结合排污许可证发证登记工作,建立工业炉窑企业清单,大力推动其中117家共215条C级工业炉窑企业废气污染全过程治理工作,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肇庆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2015至2019年间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至第19、18、18、18、17位。优良天数比例也从2014年的72.9%上升至目前的97.6%,PM2.5年均浓度从48微克/立方米降至22微克/立方米。

山湖城交相辉映

环境专家出谋划策护航“肇庆蓝”

“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始终有限,若是能得到更多专家和专业团队帮助,那就会事半功倍。”朱云峰向记者道出了肇庆市开展空气治理的另一个有效举措——借助专家力量。

一方面,肇庆整合各项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制定并优化了分阶段、分污染过程的精准攻坚行动方案,靶向打击每一个污染源,形成了工作方案科学制定与动态优化的“科学闭环”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依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建立“预报-会商-方案-行动-评估”的全过程日常化“管理闭环”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启动应对措施,确保方案切实落地可行。

在“科学闭环”和“管理闭环”机制实施过程中,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以及团队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肇庆环境问题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形成专业指导意见,有效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今年上半年疫情严控期间,肇庆先后5次通过远程视频会议,邀请专家进行多方会商,下半年又先后4次召集多个技术团队召开协调会部署攻坚工作思路和要点。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肇庆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科技支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广东探索找到了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协同治理的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近日举行的广东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如此评价道。

“早在2013年11月,我们就应市环保局之邀,积极参与了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科技专家组组长、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郑君瑜介绍道,“这些年来,我们团队一直为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我最大的感受是,肇庆市各级领导非常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治污。”

当前,随着肇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管控工作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肇庆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美丽的肇庆露出了她动人的容颜。在环境空气治理的路上,肇庆信心坚定、步伐铿锵。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