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管萱萱)电动车被偷、车内财物被盗、坐公交地铁遭遇扒窃……这些虽不是数额巨大的案件,但是平安大事,必作于细。多年来,东莞市公安局、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和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顺应民众安全期盼,提升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小案”的关注,携手开展打击治理,为平安东莞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2月7日,“护航东莞”第六场直播来袭,活动由东莞市委政法委、东莞市委网信办、东莞市公安局、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和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走近东莞市公安局“先锋队”——刑警支队,透过多件民生“小案”向市民展示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构在守护平安、服务发展大局中的坚实力量。
用心破“小案”,服务平安发展大局
作为平安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2018年开始,全市公安机关正式全面开展“打两抢破小案”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建设平安东莞。
何为“小案”?泛指一些相对多发、社会影响较小的侵财类案件。这些小型案件虽然很多涉案价值不大,但是涉及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切身利益和直观感受,如长期不予以重视,会大大降低广大群众对城市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平安无小事,为此,市公安局相关部门通过梳理警情和案件信息,迅速开展专项行动,分析警情、类案研判、串并侦查,集约打击此类犯罪活动,遏制发案势头。
“两抢”犯罪是“小案”之中危害性较大的案件类型,从2017年8月下旬开始,全市公安机关就开展了打击“两抢”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并完善打击“两抢”犯罪机制,树立将抢案当命案破的理念。行动开展以来,市公安机关以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带队、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的方式强化组织保障,依托各类情报信息系统强化情报导侦,整合全市警力资源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各公安分局则结合辖区实际,动员社会治安力量推进全民参与,群防群治。
盗窃电动车犯罪和入室盗窃犯罪也始终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范围之中。参照打击“两抢”犯罪机制的经验基础,市局在打击盗窃电动车犯罪工作中深入研判侦查,对盗、销电动车实现全链条打击,分局则将盗窃电动车案件当抢案破,对现案进行大力侦破。入室盗窃犯罪在公安机关提高痕迹提取、加大人员管控等措施坚实推进下,实现了今年案发率同比下降54.29%的成绩。
各公安分局积极配合,织密“小案”犯罪打击网,有效筑牢城市安全“最后一公里”。其中,望牛墩公安于今年起着力实施 “3个紧跟、5个实现”,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探寻群众诉求,深入开展警情研判分析,并充分利用当前市公安局推进的智慧警务建设平台,促成了1-9月辖区内抢劫警情零发案,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2.4%的喜人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打击整治后,我市的“小案”治理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全年“两抢”案件同比下降近八成,2019年同比下降超过五成,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63.5%,近三年“两抢”案件数均实现断崖式下降。
优化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平安有序的城市,光是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远远不够,需要法院、检察院等强有力机关加入进来,行使监督、审判等职能,创新探索办案模式,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2019年,我市法院创新构建了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即通过建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线上线下两个调解平台,强化专职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3大调解队伍,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灵活的纠纷解决渠道。
在机制落实过程中,法院将各类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不宜调解之外的民商事纠纷纳入诉调对接范围,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提供专人、专业服务,避免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扩大化,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做到就地解决、源头治理。
2019年,全市法院引入29家律师事务所共计172名律师参与调解,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引入市金消协、各行业协会、各大商会等74家特邀调解组织和428名特邀调解员强化特邀调解。“1+2+3”诉调对接机制仅仅实施一年,就达到了40.07%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进入诉讼前成功化解。
今年1-10月,全市法院参与诉前调解一审民商事案件95611件,诉前成功调解案件55359件,调解成功率为57.79%。52.8%纠纷通过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65427件,同比下降7.07%。
而打击“套路贷”犯罪事关民生,东莞市检察机关将此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一环,多措并举,强化打击效能。首先,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业化办案组,以优化办案模式,上下一体攻坚。其次,积极与公安机关就案件的侦查取证、法律适用等问题配合协商,主动出击提前介入,精准引导侦查。再次,对该类案件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及时跟踪,确保办案质效。并通过推进行业清源和强化教育宣传,净化民间借贷环境,增强民众应对“套路贷”犯罪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东莞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了涉“套路贷”案件22件175人,涉案金额达15.35亿,不仅维护了经济金融秩序,还保住了众多市民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陈伟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