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东莞深化商改完善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0-11-25 20:42:2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莞宣)11月25日,从广东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科学市场监管体系工作会议上获悉,该市罗晃浩副市长充分肯定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取得的成绩。截至10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31.9万户,其中企业61.12万户,分别比去年年底增长了8.47%和12.29%。市场主体总量、企业量均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会上,该市市场监管办通报了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阶段性进展情况,市交通运输局、市烟草专卖局、大朗镇、黄江镇、市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代表交流了工作经验,分析了新时代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罗晃浩要求以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为契机,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向纵深,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市场监管体系,努力实现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各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市场监管分局主要负责人,商协会代表单位等约150人参加会议。

商事制度改革屡结硕果 “东莞经验”备受肯定

据介绍,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东莞发挥商事制度改革先行优势,立足本地实际,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科学市场监管体系逐渐成型。疫情期间,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手抓改革攻坚,为全市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5月,东莞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领域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年11月,东莞“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供借鉴的11项改革举措。2020年8月,东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命名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准入准营同步提速,营商环境呈现新面貌

据了解,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东莞接连推出多项原创性改革措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全国首创“银政通”企业开办智能服务一体机。商事登记、税务办理、社保登记、公章刻制、公积金办理、社保登记等企业开办环节一机办理,时间压缩至最快0.5个工作日。目前,“一体机”覆盖全市9家银行177个网点,纳入东莞市2019年“放管服”改革六大品牌,获评“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奖”优胜奖和“十大市民点赞案例”。全方位提升线上服务体验。升级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推行企业登记实名认证,推动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实现率先探索港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香港自然人投资者足不出户即可在莞落户投资。上线企业登记档案网上查询系统,申请人无须预约或排队,通过手机app“粤商通”,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即可查询企业档案。上线3个多月,累计办理18万笔业务,单月查询量远超过以往一年查询量,为申请人减少往返36多万余次。推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涉及市级审批权限事项150项,其中,审批改为备案1项,告知承诺事项14项,优化审批服务135项。起草全省首个市级“证照分离”改革方案,探索对首批10项审批事项进一步实行分类改革。以茶山镇为试点,开展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证“证照同办”改革试点,办理时间从原来4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来即办、当日即批”。今年省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广东营商环境试评价报告》显示,东莞开办企业指标得分95分,与广州、深圳并列第一。在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市场主体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9万户,为全市经济克服疫情影响、增速由负转正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开拓市场监管新格局

“既要放的开,又要管的住”。东莞在持续降低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监管总局赋予东莞大数据监管和智慧监管试点机遇,融入“互联网+”思维和社会共治理念,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发挥和依靠多元社会力量,摆脱了传统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构建起一张政府作为、企业履责、公民参与、社会协作的监管网络,为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多赢选择。

智慧监管打开新局面。民以食为天,校园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今年,省政府将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列入2020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东莞市政府也将该项工作纳入市政府一号文项目清单。针对传统视频监控食材溯源难保障、食材采购过程不可视、厨师违规操作风险具有反复性、难实现实时跟踪监管等问题,东莞综合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数据科学等前沿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构建监管部门、学校主体、供应商、家委会等多个应用系统,打通食品安全相关数据“感、知、用”链条,变可视变可知、报警变预警、人防变技防,形成信息高效融汇、智能风险预警、多方协同共治的“互联网+监管”闭环。全市已有1712家学校食堂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基本实现建设全覆盖任务。累计归集各类基础建档信息7414条、过程管理信息2.85万条、食材采购信息2.57万条、预警信息2569条。食品安全监管精准性、靶向性和有效性明显提升。

共建共治成效逐渐显现。东莞率先探索在市场监管领域引入共治思维,构建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选取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市质量协会等12家商协会作为商协会共治首批试点单位,加强党建引领、协同治理、规范经营、信用管理、承接部门管理事项等“五大能力”建设,形成“一会一品牌、百花齐放”的示范效应。组织发动56家商协会组建东莞市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创新“联合会指导协会”工作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帮扶模式,打造会员信得过、行业有威信、政府靠得住、社会有影响的社团组织。疫情期间,联合会在组织各商协会同心抗疫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推动各行业迅速复工复产,打造了东莞“网红直播带货”“品质东莞新消费”等亮点品牌。市口罩及装备行业协会发布首个《平面口罩生产成套设备》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深化网络市场共建共治,与阿里巴巴、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国内大型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服务电商发展、建立行业治理在线协作、网络主体大数据交换核验、打击侵权假冒、遏制恶意投诉举报行为等方面开展合作,从源头上防范网络违法风险,规范网络市场秩序。依托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打造平台网店集聚地,助推东莞企业疫情期间拓展线上经营,目前已有近3000家自然人网店成功入驻。

监管闭环更加完善高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东莞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统筹,梳理完善企业信用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市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累计归集涉企信息1880.23万条,线上打印查询证明36.2万份,查询量突破2000万人次。同时,强化部门监管联动,编制《东莞市“证照分离”改革及商事登记后置审批事项推送告知执行目录》,明确推送事项286项、共享事项279项,涉及信息推送部门33个。加强市场监管与“智网工程”对接融合,充分发挥网格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强化商事登记、行政许可、“二标四实”和智网建档数据的共享利用,有效延伸部门的监管触角,提高问题隐患的处置效率。2019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核查市场主体66.47万户次,发现上报问题线索20.03万条。各部门综合利用数据对碰、实地核查等手段,加强对主体“照后证前”阶段的后续监管,累计办结线索17.89万条;接收应办证任务22.46万户,已办证15.61万户,后置审批综合办证率达69.5%,比2018年提升12.69个百分点。2018、2019年,我市企业年报率连续两年超过了93%,创下了年报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

深化商改再出发 持续升级完善科学市场监管体系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商改风华正茂,东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入选法治政府创建示范项目机遇,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向纵深,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持续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全面推动填报要素标准化,加快“电子执照”及“人脸识别”推广应用,力争实现“秒批”。优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探索商事登记智能审批,压缩开办企业时间。推进港资企业全电子化系统应用,探索跨境商事登记改革,持续提升商改品牌效应。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扩大“证照同办”改革范围。探索将一个行业多个许可证件,合并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相关行业“一证准营”。充分发挥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作用,建立信息推送、共享两张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谁许可、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责任,增强协同监管合力。

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创新。实施“互联网+监管”战略,推进政务数据的汇聚、治理与共享,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通过“政务数据大脑”为监管部门整体赋能,打造一批易落地、易见成效的大数据监管创新应用。推进双随机抽查与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相结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水平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提升监管靶向性。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建设,及时发现、消除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适时推广至有条件的企业食堂、大型餐饮、养老院食堂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推动智慧监管体系向其他重点监管业务领域延伸。

深入开展原创性的共建共治探索。发挥市场监管共建共治联合会的枢纽作用,深入挖掘协会可承接事项,指导商协会依法有序开展委托管理工作,确保委托事项“放得下、接得住”。加强商协会信用管理能力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对行业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不断提升行业诚信经营水平。探索建设经营行为约束共治机制,以风险较高、问题突出的行业为试点,打通协会-企业-部门共治约束通道,实现行业违法风险事先预警、源头治理。坚持审慎包容、鼓励创新原则,充分发挥平台经济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治作用,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规范发展线上经济,依法查处电子商务违法行为,为平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