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东莞再增30所品牌学校 60所培育对象学校

发布时间:2020-11-20 16:08:3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楚芳 通讯员莞教宣)11月20日,东莞市教育局举行第二批品牌学校暨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发布仪式,发布了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和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名单。

东莞再增30所品牌学校 60所培育对象学校

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

小学(16所):莞城建设小学、横沥镇中心小学、南城阳光第七小学、东城虎英小学、凤岗镇油甘埔小学、樟木头镇实验小学、厚街镇中心小学、大朗镇巷头小学、虎门镇中心小学、南城阳光中心小学、道滘镇新城小学、石龙镇中心小学、塘厦第一小学、万江中心小学、常平镇第一小学、麻涌镇古梅第一小学

中学(14所):市第五高级中学、石龙中学、市第七高级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万江中学、常平中学、可园中学、沙田实验中学、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常平中学初中部、中堂中学、寮步香市中学、石碣袁崇焕中学、大岭山中学

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小学(33所):常平实验小学、石碣镇实验小学、寮步镇石步小学、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长安镇第二小学、高埗镇中心小学、南城阳光第三小学、茶山镇中心小学、道滘镇中心小学、樟木头镇中心小学、东城第一小学、大朗镇实验小学、塘厦镇第三小学、凤岗镇雁田小学、黄江镇中心小学、大岭山镇第三小学、中堂镇中心小学、东坑镇中心小学、谢岗镇中心小学、企石镇中心小学、东华小学、光明小学、桥头镇中心小学、厚街镇前进小学、高埗镇西联小学、石碣镇中心小学、石龙镇中心小学西湖学校、麻涌镇第二小学、常平第四小学、寮步镇横坑小学、黄江镇第二小学、大岭山镇向东小学、松山湖第一小学

中学(27所):宏远外国语学校、南城中学、大朗中学、寮步中学、虎门第五中学、石龙第二中学、东城实验中学、望牛墩中学、长安镇实验中学、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中堂镇实验中学、厚街圣贤学校、万江第二中学、东城中学、大朗第一中学、厚街湖景中学、万江第三中学、黄江中学、虎门外语学校、翰林实验学校、市第六高级中学、市第四高级中学、市第十高级中学、市第二高级中学、粤华学校、长安中学、济川中学

东莞积极探索品牌学校培育之路

品牌学校培育是推动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项目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遴选出12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认定60所品牌学校,涌现出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突出、内涵式发展、社会口碑良好的品牌学校,并在实现品牌输出、辐射带动发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系统长远谋划,完善顶层设计。制订总体方案,制定出台《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品牌学校培育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措施、进度安排、具体要求,划定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形成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总体推进设计。致力永续发展,品牌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核心目标,选择具有校本特点并优于他校的特色领域进行培育,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逐步形成定型和成熟的办学品牌,并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分段渐进式培育,对品牌学校进行分段、渐进培育,遴选出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后,先采取论坛研讨、专题培训、工作室研究、专家督导和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一年集中培育,培育对象通过品牌学校认定后进入品牌巩固期,由学校按其申报方案,开展后续巩固培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品牌培育成效。引入专业评审,选定第三方机构组织省内市外中小学校行政、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开展品牌培育对象遴选和品牌学校认定工作,引入专业力量做好专业之事。

设立亿元专项,发挥资金效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学校培育工作,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凡被遴选为培育对象学校,市财政给予每所60万元资金支持;待正式认定为品牌学校后,再给予每所30万元。印发培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邀请专家对如何用好专项资金进行培训,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资金使用开展部门评价,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鼓励镇街园区设立相关配套资金,鼓励学校按规定自筹经费用以品牌培育。

科研专家引领,聚焦内涵品质。品牌学校培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持续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东莞市坚持借智高端智库,问计专家学者,增强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发展。举办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高端研讨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团队11名专家莅临指导,采用有分有合、汇报点评讲座结合的方式,专家近距离把脉诊断,为各学校打造品牌、提升品质开出深度有方的良方妙招。此外,还邀请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佛山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专家前来指导讲学。举办品牌学校培育高级研修班,组织品牌培育对象学校校长、主任和有关教育管理干部共80余人,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七天的品牌学校培育专题研修学习,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等专家授课,并实地考察北京名校,学习品牌真经。通过科研引领深化品牌培育,坚持一边培育一边研究,以教育科研促品牌培育,2019-2020年,东莞市共立项有关品牌学校培育市级科研课题13项;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以单位名义申报)和松山湖实验中学万飞校长分别申报的2个品牌学校培育研究课题获得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课题共获得6万元省财政资金资助。

立足学校实际,精选培育特色。各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品牌培育任务书,梳理提炼自身品牌培育方向、目标、项目、措施等,在做好规定动作以外,精心设置自选动作。一些学校“环境育人”,根据学校品牌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具有浓郁品牌气息的文化校园初步形成;一些学校将品牌培育主题与学校思想政治课、历史课等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融于品牌培育主题,将品牌培育主题内化于心;一些学校立足课程,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和主题活动,形成完整的品牌课程体系;一些学校坚持通过品牌培育落实立德树人,完善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一些学校主打管理精细化提升,一些学校主抓师资队伍建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出其招,各有其效。

做好品牌推广,扩大辐射作用。设立品牌工作室,带动一批学校,依托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中学初中部、莞城中心小学等3所品牌学校分别组建成高中、初中、小学品牌学校培育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单位,围绕品牌培育,开展读书活动、专题研讨、交流论坛、影子校长、外出学习、项目移植等活动,带动成员学校逐步提升。如莞城中心小学将“打造品牌教师”的经验带给其他学校,帮助学校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和教师品牌,实现自我“造血”、主动发展。开展多种活动,开放输出品牌,举办30场品牌学校开放日活动,集中展示学校品牌培育风采,推动学校同行间交流,向社会公众展示品牌培育情况;开展8场品牌学校电台直播活动,学校结合培育主题谈品牌建设,还设置专家点评、名师发言、家长对话等环节,增强品牌学校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品牌培育;举办《我要的好学校》情景式教育交互谈话show节目,借助新媒体进行直播,点击量达34万人次;举办品牌学校推进会、品牌学校发布会,邀请先进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发言……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了学校品牌的开放输出,扩大了品牌学校的辐射力影响力。

6所学校代表现身说“培育”

发布仪式上,2所品牌学校和4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代表上台发言,介绍了学校品牌培育工作情况和下来工作设想。

石龙中学(品牌学校)

品牌格言:石的基础,龙的精神

培育路径:

营造品牌特色文化校园。立足学校品牌理念,改造校园环境,初步形成具有浓郁品牌气息的文化校园。

锻造品牌培育师资队伍。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骨干教师阶梯成长计划及科研型名师培养方案。

构建品牌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助的“一核二辅两轴六类”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中,渗透品牌理念;利用和挖掘石龙文化资源,编印石龙地方课程。

打造特色鲜明品牌课堂。立足高效课堂主阵地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特色课堂。创客课堂立足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心育课堂立足为生命护航,体育课堂强调为生命加油。

东城虎英小学(品牌学校)

品牌格言:弘毅虎英,同行教育

培育路径:

高品质管理保护品牌。实施“两自主”办学模式改革,拥有较为优质的教师资源、构建起党支部领导下的“同行管理”学校组织,学校行政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异质合作,人尽其才,各展所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与“同行仁师”团队发展,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校本管理文化。

高品质德育支撑品牌。构建“同行德育”,以“同行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同行学子”素养培育;创立“FSC(Family、School、Community)同行共育创意联合会”,FSC主要使命是建立智库,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共生,现已有20多家馆(企)加入虎英共同发展智库。

高品质课程铸就品牌。以“与整个世界在一起”为课程理念,制定《“同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方案》,以立本、立学课程培养“同行仁师”,以基础课程、1+N课程与融合课程培育“弘毅学子”。PBL课程《东莞的变迁》《钱小小理财记》入围市未来课程大赛。

高品质课堂呈现品牌。实施“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构建起悦纳包容,互赏互学,互帮互助,“教”为“学”服务的“同行课堂”新样态,让学习真正发生。

高品质学园彰显品牌。初步建成“智慧学园”系统;建成以大疆机器人为核心学习内容的浸润式、体验式、虚实相融的泛在学习空间;推进“全员、全程、全息、全景”式教育生态园建设,未来学校的“无边界教育”初见规模。

高品质文化诠释品牌。创设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建成创客学院、艺术画院、慧学书院、心育学院、家政学院、未来学院、新闻学院等十大学院,推送贴近学生发展需要的小比赛,为学生搭建展能舞台,以输出型学习促进输入型学习,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发掘潜能,实现兴趣爱好和特长培育的自然流淌。一年来“同行学院”在线上线下推送比赛52次,学生参与3473人次,获奖作品2900多件。

虎门外语学校(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品牌格言:以真理为友,与智慧相伴

路径初探:

形成“一体两翼三特色”。“一体”,指学前、小学、中学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无缝衔接,和谐共生。“两翼”,指艺术、科技两大中心强力支撑,如虎添翼。“三特色”,指英语教学、艺术教育、科技创新。

英语教学:引进优秀外教,整合优质资源,实现理念融合、课程融合、教学融合、文化融合。学生凭借出色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增长新知,开拓视野,更多地汲取西方精髓,造就中华智慧。

艺术教育:营造艺术氛围,培养高贵气质,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艺术气息。把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学生智能,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学校艺术教育正从单一管乐向管弦乐、舞蹈、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转型,协同发展,更好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多元课程为载体,随时关注兴趣,善于发现特长,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因材施教,各显其能,尽展风采。

长安实验中学(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品牌格言:致于和谐,精进有为。

路径初探:

问题驱动,致精师资提质。实施问题驱动式学教研训工程,形成独具特色的致精师资培养模式,成功搭建教学专业“五级阶梯成长系统”及班主任“六级阶梯发展系统”,双轨并行促师资提质。

多元发展,致精课程提质。打造“致智、致真、致知、致雅、致善”五大板块35门课程,融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于一体的特色课程,从书本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把课堂搬到工厂、社区和大自然中。

杠杆撬动,致细管理提质。学校茶吧另一头连接着心理咨询室,打造师生心灵驿站;学校游泳池举办毕业班师生抓鱼活动……这是学校将心贴近师生的致细管理的缩影。致于精,严于细,高参与、高绩效、高关怀的“三高”管理模式犹如一根杠杆,撬动学校内涵品质提升。

厚街圣贤学校(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品牌格言:法古今万人,育时代贤才

路径初探:

科学管理,奠“齐贤教育”基础。将执行力理论和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融入到办学实践中,建构学校管理模式,用创办优质精品民办学校的目标愿景以引领,加强流程监管以督导,奖惩到位以鞭策,将“尙和合,思进取”的圣贤精神融入到师生员工的行动之中。

经典育人,显“齐贤教育”特色。借力科研,逐步完善“贤德、贤智、贤能”的国学经典育人课程体系和品读感悟式国学课堂建模,开发了“悦WU少年”“十分欢唱”,“墨之韵”等特色小微课,常年开设社团课程50余个,实现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让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特长发展有目标,有方法,有平台。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节点,倾力打造“元宵话民俗”,“端午展才艺”,孔子诞辰日“开笔启蒙”仪式和“冬至送祝福”等传统活动。

课题带动,树“齐贤教育”品牌。用科研方式科学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成功申报立项涉及学校管理、课堂建设、特色建设、家校协同、慕课及后疫情时期线上授课和后勤服务等方面20个市级课题和5个省级课题。

松山湖第一小学(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品牌格言: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

路径初探:

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整合“全课程”资源和理念,回归生态教育本质,提出课程群概念,构建了“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融通性”的四位一体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树立整体生态育人观念。改革学习方式,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综合化教学,围绕生态教育中的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己”的三大主题,开展“大主题、项目式、跨学科”的课程融合学习,实施“春天课程”“我爱你,中国”等大主题项目式学习几十个;并在融通性课程中,开展“教育戏剧节、我与动物有个约会—体育节、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节文化活动。实施过程中,从大主题的确定到学科目标的制定慢慢走向围绕“大概念”建构的深度学习,让跨学科的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用生态特色课程点亮孩子生命。依托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还开展“晨圈”“生日课程”“图书馆课程”“教育戏剧”“习字记”等特色课程。从“晨圈”开启美好的生活到“生日课程”共读生日诗,从戏剧课程的全身心体验回归到图书馆课程的阅读滋养等,丰富而有多元化的课程活动,激发和点亮了学生。

变革管理架构激发课程活力。学校提出“一间生态教室”的概念,赋予生命成长的意义,在低年级实行“包班”制管理,主副班老师在教室办公,陪伴孩子成长;中年级实行“常规”制管理,高年级实行“走班”制管理。同时夯实级部教研,发挥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主体的作用,每学期开展主题演讲,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为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