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通讯员穗外宣)10月24日,在广东广州“老城市 新活力”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介绍,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以力赴推进“老城市 新活力”各项工程落实落地,取得积极成效。
抓好“示范区”建设,让红色文化“亮”起来
广州以中共三大为核心全面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构建起“遗址保护+研究教育+旅游推广”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建设体系。一是为提升红色遗址连片保护,出台了红色示范区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中共三大陈列馆改扩建工程、东园文化广场等重点项目,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等一批修缮保护工程完工,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实行对外开放并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二是为做好红色文化研究宣传教育,成立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推出《中共三大与大革命运动丛书》(10本专著),开办6个“红色讲堂”,设立10个思政课教学点,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等一批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受到中宣部肯定。三是构建红色文化旅游体系,整合全市红色资源,打造出6条“不忘初心 红色传承”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起涵盖红色旅游景区、以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体系,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
抓好文化中心功能提升,让岭南文化“活”起来
在强化岭南文化中心服务辐射功能,提升岭南文化凝聚力向心力的基础上,推动港澳同胞增强文化认同。一是以“绣花功夫”传承城市根脉,编制出台全市历史街区保护、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规划,完成恩宁路等6大片区活化保护,26处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省保护名单,占比达到40%,永庆坊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是强化“文化重器”的功能,编制全市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扎实推进省“三馆合一”等重大项目建设,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项目完成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广州粤剧院正在加紧推进。牵头海丝申遗取得成效,澳门正式加入了申遗城市联盟,目前联盟城市达到26个。三是激发“文创非遗”活力,启动了“岭南之窗”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出“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等特色品牌,引进10家非遗大师工作室和3家非遗工作站,建设永庆坊非遗街区,成功创建1个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广绣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2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
抓好文化惠民以文化人,让城市文化品质“优”起来
广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城市文化综合服务功能。一是采用“创储并重”打造文艺精品。两年来,共创作话剧《林则徐》等各类艺术作品167项,舞剧《醒狮》获“荷花奖”,纪录片《广州故事》等9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等入选2020年省重大题材扶持名单。聚焦小康、建党百年主题,全力推进创作电影《中国医生》、报告文学《小康之路:潮起珠江向大海》等一批作品。二是以“优质供给”提升惠民水平,广州基本建成“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全民阅读指数位居全省第一,11家博物馆实现夜间开放,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国前列。“羊城之夏”市民文化节、广州艺术季等文化惠民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18年全市人均文化消费达5040元,居全国前列。三是以“全域创建”推动文明提质,推动《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开展文明创建13个专项行动,打响“广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707个,从化区入选全国试点,花都、番禺入选省级试点单位,顺利完成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2019年文明城市测评获全国第6、全省第1。
抓好文化高质量发展,让文化产业“强”起来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产业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而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利用“政策供给”强化动能,构建起“1+8”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保障文化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估达到1600亿元,占比将提升至6.77%。推动组建广州文化发展集团,优化文化营商环境,推动大湾区文旅市场监管协作,网上服务能力指标大幅提升。二是确保“规上主体”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旗舰型文化领军企业,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2826家,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深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全年增幅预计在7%-9%。数字文化产业形成超千亿级产业,文化装备制造业居全国领先,舞台灯光、音响产值约占全国一半。三是提升“平台项目”能级,包括中国新西兰数字创意小镇等重大项目落地广州,九龙湖生态度假区等文旅项目落地,总投资约245亿元。同时,励丰文化获国家级示范基地,花果山特色小镇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建资格,中宣部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此外,2020年广州文交会正在积极筹备中。
抓好文化对外交流,让广州文化传播“热”起来
积极融入国家外宣平台,充分发挥广州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城市功能,把优秀岭南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一是讲好广州故事。两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广州亚洲美食节、“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和中外友好交流故事会等80多场外宣活动,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交流交往,推动世界进一步了解、认识、读懂中国。二是持续提升新闻发布工作。探索建立立体化、多元化新闻发布格局,做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权威解读政策方针,呈现灵活多变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先后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广交会、国际交流合作等主题,累计举办210场新闻发布会,邀请600多家单位、超900名发布人参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境内外主流媒体开展相关报道逾7万篇次,累计总阅读量逾70亿次。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各类国际会议、论坛、采访活动中,持续打造“花城”“千年商都”“美食之都”等城市形象品牌。进一步优化提升采访线,深度策划和包装30多条城市精品参访线。搭建全市外宣品共建平台,围绕美食、花城、岭南文化等,形成涵盖文化书籍、宣传片、工艺品等全市外宣品资料库,充分展示广州国际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黄楚芳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