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黄埔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0-10-21 16:02: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陈赞亮 通讯员徐洁芹 张天保 罗江良) 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黄埔区榜上有名,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近年来,黄埔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立多重督办机制。全区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各项指标均达到体系标准要求,2018、2019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在全市连续获评优秀。

行走在黄埔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黄埔的天蓝了,水清了,景美了。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让越来越多的黄埔人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

黄埔区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涌水清岸绿。

水、气、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俯瞰乌涌上游,清澈的河水如玉带般缓缓趟过一片湿地公园,村民三五成群在榕树下晨运聊天,岸上环抱湿地公园的崭新碧道成了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新地标。

“以前水黑得像墨汁,哪里有鱼。夏天散发腐臭,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家住乌涌附近的居民麦女士说,“这几年乌涌水质慢慢变好,鱼多起来了,不时还可以看到翠鸟,我有空就带着女儿来湿地公园跑步锻炼,很舒服。”现在越来越多人来乌涌湿地游玩拍照,乌涌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从昔日臭不可闻的河涌到水清岸绿的休闲乐园,乌涌的治理只是黄埔区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折射出黄埔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黄埔区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重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通过水源保护、污水整治等措施,打造“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黄埔。今年以来,南岗河、金紫涌、凤凰河水质明显好转,流域的氨氮指标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全区18条黑臭水体继续保持不黑不臭。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墩头基水质达到III类,较考核要求提升一个类别。

空气质量也明显改善。今年1-9月,黄埔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4天,优良比例为92.7%;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在土壤防治方面,黄埔区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审批“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供地提供保障。截至今年9月底,已对233家涉废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9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强化固体废物管理。

24小时监测系统“盯紧”污染源

在黄埔区永和街,一辆监测车正围绕着企业车间巡航,车顶的几根金属探头如同触角般监测着大气中污染源。这是永和街近日引进的VOCs走航监测车,可以快速锁定区域污染源,实现“边走边查”,建立污染“时空画像”,是实施空气VOCs污染精细化管理的一大助手。

永和街是全市首个建设该项目的街道,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监管和防治。目前,引进的50套VOCs预警预报装置安装在街道各重要点位,及时对重点企业车间、厂界废气进行在线监测、实时监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走航监测130天,形成分析报告15份。

“通过‘监管+服务’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推动永和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永和街道办副主任吴振茂表示。随着城市化发展加快,产城高度融合,永和街居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对此,永和街道还率先引进“环保管家”项目,促进企业自主升级改造,提升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能力和环境管理能力。

黄埔区是广州市“工业一哥”,工业企业占全市40%以上,企业众多,防治压力大。如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成为黄埔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为此,黄埔区铸造打磨防治污染的“利剑”——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系统。该系统全面涵盖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污染源监管、固废监管、应急指挥、党建等七个子系统,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监控、一源一档。系统运行以来,对上百个重点污染源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妥善处理多起环境应急事件,及时响应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绿色,不仅是生态,更包含了产业。当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在黄埔铺展开来。

今年年初,广东环境·资源金融服务中心在黄埔区启动,广东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贷款在当天发放,融资支持达200亿元,完成质押融资4000万。

排污权质押融资是企业以自身的环境权益转变为可流动资产,用于污染物排放技术改造、生态环保相关业务开展和生产经营的一种方式。通过环境资源资产有效转化,探索出一条实体经济、社会资本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获得排污权质押融资的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2000万贷款。利用这笔资金,禾信开发出分布式多通道VOCs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化工园区VOCs污染在线监测、预警及溯源,为环境精准执法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一方面企业获得了资金,缓解了融资困难,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经营;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必须合法合规进行排放,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广州禾信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为进一步给产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黄埔区重点整治“散乱污”场所,同时把“散乱污”整治与闲置低效用地连片收储改造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全区累计排查出“散乱污”场所1255家,整治1241家,整治率达99%。

在企业服务方面,黄埔区率先探索建设“企业有呼,服务必应”新机制,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桥梁,实现双向有效沟通,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及时向企业推送相关政策、监管要求,形成政企高效沟通、反馈、交流机制。

随着多项措施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棵大树茁壮成长,结出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自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黄埔区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科技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指数、上市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财税总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呈现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陈伟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