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播报

“一号工程”!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0-09-28 08:41:27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一号工程”!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改革再出发,南海在路上!去年7月31日,佛山市南海区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年多来,南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推进实验区建设,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日,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举行。9月19日,省委深改委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南海成为全省率先启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城市。

改革再出发

率先启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自去年7月31日,南海区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来,南海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推进实验区建设,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记者从会上获悉,《实施方案》已于日前获批印发,为实验区建设明确了总体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实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南海成为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城市。

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过去40年,南海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南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省委赋予南海建设实验区的重任,目的就是要求南海破解这些问题。鲁毅强调,南海要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真正把实验区打造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支撑南海以及佛山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广东省委对南海实验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很大,广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莫晓春表示:“省委改革办将在省委深改委的领导下,一如既往支持南海实验区建设,推动南海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实践提供经验示范。”

记者留意到,在实验区建设首批8项省级支持事项中,涉及了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创新历史遗留用地问题处理机制、创建新发展平台和新科创载体、创新金融支持国有企业参与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的政策、创新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机制、开展“信用+城乡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

此外,为广泛吸收各界智慧,更好推动实验区建设,南海特意聘请了9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顾问。记者留意到,这些专家顾问来自多个领域,如广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祖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守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他们将为实验区建设工作贡献宝贵的建议。

支持力度空前

实验区建设成南海改革开放“一号工程”

根据《实施方案》,南海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在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和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规划控制指标前提下,对南海区土地、生态、产业和城市布局系统规划,建立健全城乡用地、生态环境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结构性调整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南海区城乡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建设10个农村居民新型社区;整合9万亩村级工业园区,建设20个千亩连片产业社区,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归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内全部永久基本农田,腾退生态保护红线内30%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

到2030年,全面实现土地结构优化调整,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每个行政村都建成农村居民新型社区;将全部村级工业园区归并升级为100个左右主题产业社区,农业全面实现集中连片发展;生态保护红线内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全面完成腾退。

“这是南海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建设实验区是省委赋予南海的重大使命,南海将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决扛起这一重任。他表示,省委深改委在《实施方案》中明确赋予实验区“允许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实验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闫昊波强调,接下来,南海区委将明确把实验区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加强对实验区建设的领导,部署推进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一抓到底、落细落实。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冯嘉敏、温利 通讯员:罗慧

图片由通讯员陈天颢、袁夏璐提供

责任编辑:陈赞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